返回第二十四章:吴国的金融危机(第2/2页)  我爹孙仲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资本逐利嘛,无论政府怎么封禁都不起作用,司马芝等大臣只好上疏曹叡,重新启用五铢钱。这一次,曹叡为了造宫殿供自己享用,于是下诏铸四柱五铢钱。

    曹叡造的四柱五铢钱远没有汉武帝时造的含铜量高,可曹叡下令,新造的四柱五铢钱其价值等同于汉武帝时造的五铢钱。

    老百姓也不傻,这就造成了又一次的通货膨胀,不过曹操留下的底子比较厚,国家经济基本面比较好。所以魏国经济还算比较稳定。

    而蜀国的政策就比较激烈了,当时刘巴建议刘备造直百钱,也是五铢钱的一种,跟汉武帝时期的重量差不多都是10克左右。

    可刘备强制命令百姓使用和兑换。比例是1比100。也就是拿1块钱换老百姓价值100块的东西。

    是的,从国家角度来看,刘备瞬间聚敛了大量财富,可从经济角度看,也是刘备亲手将蜀汉送入资本严冬。

    等到关二爷败走麦城,刘托孤白地城时,蜀汉政权实际已经面临分崩离析。

    刘备做了这辈子最英明的一件事,就是托孤诸葛亮。

    诸葛亮接手濒临破产的蜀汉政权后。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给予百姓实惠,并且闭关息民,保护国家资产。安静的发育了5年,没有对外战争。

    这期间,诸葛亮一方面派人去汉中屯田,另一方面修补都江堰,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并亲自去南中地区教人使用牛耕等先进的耕田技术。

    商业上,实行盐铁专营制度,垄断暴利行业,为国家创收。为了鼓励蜀国发展纺织业,在自己后院种植桑树,而后“蜀锦”在魏吴两国一度倾销。

    大量财富流入蜀国,才使蜀国仅一州之地有了和魏国抗争的资本。抛开军事不谈,从这点说,诸葛亮对蜀国功不可没。

    到了吴国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孙权比刘备还黑,铸大泉钱当五百,也就是1块钱换百姓500块价值的东西。后来更加疯狂,铸大泉钱当一千。

    导致吴国经济一片混乱,粮价暴涨。百姓们只好以物易物。

    这也是为什么一只鸡能卖三万钱的原因。

    孙亮在回宫的路上,心思一直在这个事上。以吴国目前的国力想打败魏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单说经济,魏国拖都能拖死吴国。

    “必须币制改革,建立国家信用。”孙亮心理暗下决心。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