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下邑之谋(第2/3页)  汉之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正对他的混混味口,他再次发挥了他用人不不拘一格的作风,决定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这个勇敢的近侍。

    刘邦给了随何二十人,让他出使淮南。自己率军向西前往荥阳(今河南荥阳)。

    随何到达淮南后,英布却没有见他,只派了一个太宰(官名)接待他。因为英布此时正在楚汉之间摇摆,并未下定决心背叛项羽。

    在英布心里,其实是不愿意再卷入战争的,因为他已经封王,达到了他的人生目标。在秦以前中国是没有皇帝的,仅仅持续十五年的秦朝灭亡之后,也没有皇帝,所以,在战国和秦朝时,封王封侯是人的最高成就c最高荣耀,英布已经达到了,他就算倒向刘邦一边,刘邦最终给他的也不可能超过项羽给他的。英布现在之所以摇摆不定,是因为他受到了项羽的怀疑和责备,他怕项羽和他翻脸,那他的王也就当不成了。

    随何等了三天也没能见到英布。

    他对接待他的太宰说:“大王不召见我,一定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不想和汉国结盟,而我要说明的正是这些问题。请大王召见我,如果我的话说的对,大王就听;我的话说的不对,我们二十人情愿躺在砧板上,任凭大王宰割,这样也可以向项王表明大王背叛汉国亲近楚国之心。”

    太宰把这话转告给了英布,英布终于接见了他。

    随何对英布说:“我想问大王为什么和项王那么亲近呢?”

    英布说:“我是他的臣子,所以面向北边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

    随何说道:“大王和项王都为诸侯,您北向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

    先强调英布亲项的理由。

    “那项王攻打齐国时,他亲自上阵,身先士卒,大王您就应当出动淮南全部人马,亲自率领着他们,做楚军的前锋,您却只派四千人去帮助楚国。面北而侍奉人家的臣子,应该是这样的吗?汉王在彭城作战,大王就应该调动淮南所有的人马,渡过淮河,帮助项王与汉王会战于彭城之下。大王拥有万人之众,却没有一个人渡过淮河,这是在观望他们谁胜谁败吧。把国家托付给人家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吗?大王挂着归顺楚国的空名,其实却想着自己,我私下认为大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用事实戳破英布的谎言,说出了英布心里真正的想法。一个人说的如果正是对方心里想的,那么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获得对方的信任。

    “大王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楚国强大。”

    指出英布这样做的真正原因。

    “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却背负着天下不义的名声,因为他背弃盟约而杀害义帝。汉王慢慢收拢各路诸侯散兵之后,正回师驻守城皋c荥阳一带(河南荥阳,原梁国,即魏国),从蜀c汉运来粮食,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分兵把守着边境要塞,追杀汉王的楚国要想撤回征战的军队,中间不但有梁国相隔,而且必须辗转运粮千里之外,并且打又打不赢,攻城又攻不下,回师又回不了,所以说楚国的军队是不足以依靠的。就算楚军战胜了汉军,那么诸侯们人人自危,必然要相互救援,楚军反而会招来天下军队的攻击。所以楚国比不上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大王不和万无一失的汉国友好,却将自身托付于危在旦夕的楚国,我替大王感到担心啊。”

    分析楚国的弱点和汉国的优势,打消英布对项羽的恐惧。当然汉国的优势大部分靠吹。

    上面这段话是《史记》记载的原话,提到了义帝被杀一事,而义帝其实是项羽派英布去杀的,这同样也是英布的污点,聪明的随何不太可能冒着触怒英布的巨大风险当面提起此事,所以我对这段话的真实性存疑。

    “大王的军队当然不足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