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1 章(第1/4页)  大明之不败妖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奉兴王之祀9延续你们家的香火)。

    这乱七八糟的事情,虽然把朱厚照跟不风流打了个措手不及,可他们怎么会答应这么奇葩的要求呢?因此五月初七,礼部尚书毛澄和文武群臣60余人,再次将此议上奏皇帝,并声称朝臣中“有异议者即jiān邪,当斩”。

    对朱厚而言,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双方就产生了僵持。年方十五岁的朱厚试图优抚杨廷和,并向毛澄厚赠黄金,yù使其改变主意。但是杨廷和两人都不为所动,即便朱厚几次下诏尊加其父徽号,也被杨廷和等大臣封还了。

    最后,毛澄亦终于有些松动了,他提出一个意见说,认为将来朱厚有子时,可以用第二子取代朱厚炫成为兴王,继承其父亲的王统(这也行?)。

    在接连失利之后,不风流迅速稳下心神,开始用他那刚刚成型的新势力大象,统合资源绝地反击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德十六年七月初三,新科进士张璁突然上疏支持世宗,认为朱厚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即所谓“继统不继嗣”。

    这个新科进士张璁的意思其实就是说,皇统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继,而且汉定陶王、宋濮王都是预先立为太子,养在宫中,实际上已经是过继给汉成帝和宋仁宗,“其为人后之义甚明”。

    经过这好一通的讲事实摆道理,张璁建议朱厚完全可以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朱厚见此奏章后大喜,称“我父子得以保全了”。

    可就在不风流自以为得计,朱厚也以为好事不远的时候,他们的政治顾问杨一清来泼冷水了。又是一番讲事实摆道理,杨一清掰开了揉碎了的给两人上了一堂具体生动的政治课,这才让不风流跟朱厚首次摸着了政治的真正衣角。

    政治不是比武也不是考试,这玩意不求生死胜败,甚至是不求眼前利益立竿见影,这玩意其实求的就是一个平衡!说白了,政治其实就是一项妥协的艺术,就看身处政治漩涡中的人,谁能审时度势,在妥协中抢占更大的利益和优势了。

    因此在不风流和朱厚高兴过后,冷静下来,才发现这张璁一人出头确实是人单势孤,难以动众,世宗审时度势唯有先行妥协。

    但是政治本就是个漩涡,这玩意随时都在搅动变化,甚至是随时都在厮杀。朱厚和不风流这边刚刚妥协,这口恶气还没喘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杨廷和与他的文官集团再次强势进逼。

    在奉迎生母蒋妃入京的礼仪上,朱厚大怒yù狂,他再次力排众议坚持行以迎皇太后之礼。而朱厚的这个反应,当然都在杨廷和的预料之中了,因此一家人再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也就是再次猛烈的反对。

    朱厚万念俱灰痛哭流涕,直接表示愿意辞位,奉母返回安陆。这个皇帝俺不干了还不行吗,这当个皇帝连妈都当没了,这还是人干的事吗,还当个什么劲啊?!在朱厚的以退为进之下,杨廷和无奈只得让步。当年十月,朱厚以皇太后礼迎母亲入宫。

    在双方犬牙jiāo错的争锋相对之中,朱厚迅速的成长起来,已经慢慢的扳回劣势,慢慢的与文官集团打成了平手。而在这其中,不风流居功甚伟,但是当朱厚想给他加官进爵,让他走到前台来的时候,唐寅唐伯虎却很委婉也很坚决的拒绝了。

    三年之后,朱厚的地位已稳固,于是他就试图为父母的封号再加个“皇”字。而这时已被贬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张璁,与他的同僚桂萼等人不再用不风流提点,就立刻自己揣测帝意,纷纷上书重提旧事。还真是下等人用棒打,中等人用话教,上等人很自觉啊,不风流觉得自己已经可以退出了。

    张璁桂萼两人因此得以宣诏入京,委为翰林学士,专负责礼仪事项。朱厚此举,就是以张璁和桂萼为中心,在朝廷中形成支持自己奉迎皇帝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