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4.144(第1/3页)  末世女穿贾迎春[红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迎春颔首, 翻身下马,就在雪地里堆砌纪念碑的模型。

    “咱们雕刻一块石碑,就叫做戍边英雄纪念碑,然后,在这块墓碑的正面,雕刻他们的英雄事迹。”

    “在这块竖碑前面, 再横放一块石碑,这块石碑上面书写牺牲者的姓名, 籍贯, 年龄, 一人一行, 您看如何?“

    贾琏首先表态:“这个式样新颖, 不会让人产生阴森之感,还有一个,经费消耗不大,无需请旨,咱们自己就可以做主办了。”

    迎春言道:“我们的驻军都在榆关,一般是有鞑子进犯,咱们才会出关狙敌。我以为,咱们可以在这里设立一个小型的哨卡, 常年驻扎一个郎队, 即可巡逻边关, 随时随地注意草原的动静。不要总是等到鞑子兵临城下, 死伤几百几千人命, 咱们才草草出关,仓皇迎战。”

    贾贾琏生怕靖王生气,忙道:“前朝惯例,军队一般驻扎在关口,我朝修建北古城,已经是延伸出关,开了先河了。”

    迎春言道:“但是北古城的守将,每日只是在城楼上观望,敌军不兵临城下,他们根本不知道,形同虚设。若在黑山头设立哨卡,就近监督草原的鞑子,至少咱们可以提前几天时间发现敌情。”

    “其实,咱们可以派人游牧在草原边境,这样更有利咱们掌握敌情,而不是战争爆发了才派出斥候,这个时候侦查的再清楚,也失去了先机。”

    贾琏眼眸一亮:“王爷,这是个新思路,每每等待战争爆发,才派出斥候,的确有些被动。其实黑山头的村民年年都会跟草原牧民兑换货物,甚至还有私下通婚者。我们这边的人也经常去部落换取他们那边草药牛马,他们则需要咱们这边的粮食布匹”

    说着话,贾琏的声音低下去了。

    鞑子在进犯之前,一直想跟大月朝在边界贸易,只是这一次鞑子作死,自持武力强横,强买强卖,价格悬殊,大月朝跟他们做生意,简直就是白送。

    迎春点头叹息:”本来可以不动刀兵解决的事情,由于双方的任性破裂了。“

    当初是大月朝害怕草原鞑子通过边境贸易强大起来,或者是他们效法对付前朝的法子,利用马市交易之期。忽然发难,捣毁榷场,抢劫财物,冲击关卡,入侵内地。

    大月朝立朝,吸取教训,关闭榷场,封锁他们。

    后来大月朝路面稳定,有了谈判之意,鞑子又漫天要价,一来二往,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一战草原鞑子损失惨重,十年之内不会再有动作。

    但是,十年后,谁也保不住他们不会再次破关。

    要想边境和睦,最终还是要对周边少数民族多多招抚,开展边贸,准确来说就是开办榷场。

    高祖皇帝害怕鞑子借着马市闹事就关闭榷场,实在有些因噎废食。

    最好的法子,还是后世的法子,同化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让他们摒弃与汉族分庭抗敌的想法,自动融入汉族。

    只可惜,以大月朝眼下不具备这种经济文化底蕴与境界。

    靖王对于迎春的提议十分上心,回到帅府就拉上迎春画图,设计图案。

    最后决定,正面书写戍边英雄纪念碑与事迹,背面雕刻我朝士卒的浮雕。

    最终,靖王否则了迎春把纪念碑立在亭子间的设想,决定让纪念碑与与长廊并存,以纪念碑为主,长廊为辅。

    靖王设计的纪念碑要比迎春设计修真纪念碑大四倍。靖王决定在背面雕刻四个兵卒,分别手持刀枪剑戟四种武器。

    正面除了戍边英雄纪念碑这几个字,与英雄事迹之外,靖王还巨额亲自写一篇祭文。

    方案决定之后,靖王决定不走朝廷通道,派专人密送奏折进京。

    北静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