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马政(第1/2页)  盛唐红妆扶龙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战马的数量和质量与国家的军事力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大唐很重视马政,李隆基当年答应姚崇三十年不求边功,但是边境冲突不断,现在大唐国力强盛,边境上的局部战争大唐皆能取得胜利,只是唐与大食的怛罗斯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兵部曾详细分析过怛罗斯战,唐军虽然装备精良,当时是以步军为主,而大食则以骑兵为主,虽然陌刀军阵给与大食骑兵重创,但是大食骑兵采用了机动迂回的战法,其来如暴风,去如绝弦,将骑兵的机动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大唐此役战败,因此兵部建议增强安西四镇骑兵的数量,单纯的增加骑兵数量只不过是扩兵之法,无法从体制上扩充战马,若爆发全面战争,骑兵依然是唐军的短板,安禄山的奏折便是看到了这个短板,提出几项措施,改变马政体质,使得大唐的战马更加充盈。

    李隆基阅完奏折之后,果然对此事非常重视,和众臣商议,才发现经过垂拱之后的二十余年间,边境战事频繁,吐蕃和突厥侵占大唐陇西马场,使得大唐牧马地区锐减,加之反对武后为帝的内部战乱也有多次,战马数量损耗甚巨,进入了开元年间,李隆基励精图治,马政得到恢复,战马的数量开始回升,但是如果边境发生战争,目前战马的数量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李隆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今日李隆基召见太子和朝臣在紫宸殿商议此事。

    振兴马政与军事存在直接联系,李隆基首先开口道:“虽然大唐现在的国策是不主动挑起战争,但是我们应当居安思危,怛罗斯之战中大唐的骑兵是唐军的中的弱项,西域各国皆是以骑兵为主,唐军目前处于优势是因为唐军有城池作为依托,但是唐军的骑兵并没有达到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加强骑兵的数量刻不容缓,要加强骑兵的数量就要增加战马的数量,你们都来议一议,如何行之。”

    怛罗斯一战是大唐这些年来第一次惨败,大唐虽然以不求边功为国策,但是如果强敌想要一味挑起战争大唐必须要有完全准备。

    虽然使团一案得到破解,双方暂时达成了和解,但是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大唐要在西域树立宗主国的形象,就一定要做好和大食大规模冲突的准备。

    李隆基此次提出马政其实是想加强唐军军备。

    李林甫早有思虑,躬身开口道:“陛下,虽然开元初开辟马场,设置牧监使等一系列政策是的战马的数量有所增加,若发生大规模战事,以目前战马的数量仍然不足军中用度。”

    “李卿说的是,这几年来战马增长有限,今日朕召集众卿就是为增加战马再寻一法,不知众卿有何妙策。”

    兵部尚书陈希烈奏道:“陛下,开元初陛下令天下四位牧监使以朝廷赋税从民间选购良马,现在看来这种法子收效甚微。”

    李亨道:“父皇,目前战马有太仆寺东西南北四位牧监使掌管天下战马,四地产马有限,使战马增长陷入瓶颈,边关互市此法虽然好,但是若发生战事,边关封闭,也是一大限制,臣以为此法只能作为辅助,儿臣以为战马来源于民,鼓励民间养马乃是充实战马的根本。”李亨知道今日要议马政,于是这几天一直在了解马政的相关资料,问询了户部相关官员一些情况,此番言语便是道出了马政弊端的根本。

    众人皆没想到太子对马政了解的这么多,除了李林甫皆露出一丝赞赏之色。

    李隆基点了点头,“安禄山和众卿提的这几点都不错,但是,若爆发战事,战马供应依然捉襟见肘。”

    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刘羡之整理了一下衣袖,奏道:“陛下,臣以为,振兴马政,马政需根本改革,之前皆是朝廷养马,但是天下骑兵有三十万,四个牧监马场战马有限,臣以为可令民间的养马参与进来。”

    李隆基来了兴致,“哦?你说说,如何行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