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第二节(一)(第1/2页)  洼地烽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八路来了获新生鬼子进村变地狱

    真快。过了年,转眼就又要麦秋了。

    这一天,张秋宪爷仨正在东河滩间高粱苗,就看到从大埝上由北开来了一支队伍,黄绿军装(注1),看得不太真切,但挺整齐,进了庄儿。

    过队伍,那还是民国十几年的事。那年,关外张大帅的胡子兵打了败仗,像大河开了口子似的往老家跑。庄里面可遭了秧,找房要钱要吃喝,牵牲口抢大车,拉夫抓丁,有时还出人命,闹得庄乡儿鸡飞狗跳,有时一天就过好几拨儿。张秋宪一看又过了兵,心里儿可就着了窄,说什么也干不进活了。赶紧招呼着伸着脖子看热闹的俩小子,收起家具回家。

    一进庄儿张秋宪就有点蒙。庄里面既无哭声骂声喊声,又无抢声夺声哀求声,更无枪声打人声。在大街上看到的那些站岗放哨和进进出出当兵的小伙儿,都很面善,人都很规矩知礼,长相也都和自己的俩小子差不多,土眉土眼儿的。说话虽然南腔北调,但都是那么热情,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大哥大嫂”地叫着。这难道了不成就是书里戏里常说的仁义之师?但那是说书唱戏呀!

    进了家门,发现自己家也有几个当兵的号了房子,住在铁柱哥俩住的西屋。他们正在扫院子挑水打扫驴棚,而此时自己屋里的柱他妈正在炕上纺线,嗡嗡的纺车声一直传到了院里。一见主人回来了,就有一个年岁稍长不是当地口音自称肖排长的人主动上来与爷儿仨打招呼,那热情劲就好像是多年不见的亲人。

    张秋宪长这么大也没看见过这样的兵,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队伍。莫不是在北平买卖铺子里当伙计西头的老王家的大小子,年前回来所说的和掌柜一起到山西采办货物遇到的“子弟兵”?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没过两天铁柱哥俩就跟这些当兵的混熟了。吃了饭,总是抽空摸空往西屋跑。在交谈中铁柱得知他们和自己一样也都是农家子弟,是跟着cc朱总司令扛枪打鬼子的,这支队伍叫“八路军”,是从山西太行山上下来的,跟自己在大集上参加的队伍是一家子。和他们交谈中,铁柱也又一次听到了那些天在队伍上自己听到的那些先生和近些日子冯铁匠给他讲的那些道道儿。铁柱知道这就是冯铁匠常说的咱们自己的队伍——“人民子弟兵“了。

    自从庄里住进了队伍后,这个死气沉沉了几百年的村庄好像焕发了青春,枯树开了花,朽木发了芽。

    起初,还只是这些“老八路”们贴标语,开大会搞讲演,挨家挨户做宣传,教唱抗日歌。逐渐着,这股情绪,从小学堂开始,到年轻小伙,再到壮年到大闺女c老头儿c老太太。人们都被感染了,开始行动了起来,不仅都会了些新名词,什么“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力的出力,全民动员起来打击日本侵略者“,什么“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万岁”,什么“合理负担支援抗日前线”,什么“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而且庄里面还有了“组织”,组织起了武装班c交通班c儿童团,开会游行站岗放哨跑交通交公粮,甚至连几千年来恪守妇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被称为“锅台转儿”的妇女也有了组织——妇救会,走出了家门聚在一起,唱着抗日的歌做着抗日的鞋抗日的袜。怪不得“七老太爷”在跟八路军的首长谈话时说道“气象更新,民情涌动,为千百年来所不见,我中华有望矣”呐!。

    这天吃了晚饭,铁柱他们原来在“团“的十几个年轻人,正在这个大空场上由肖排长和几个战士训练匍匐前进,其中有一个叫孙长海的武装班队员他的寡妇妈突然哭哭啼啼地找来了,说是要见队伍上的长官,有事给他做主。铁柱赵文成他们几个赶紧停了手一起围了过来,听肖排长“大娘大娘”地问话。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晚上交“抗战鞋”的时候,孙长海他妈明明完成了摊派,交的是十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