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71.木匠皇帝26(第1/3页)  红楼求生存[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时敏对于新君做什么都要带着定国公、英国公挺纳闷的, 但是这事儿他不能多嘴去问,反而立即遵照天子的命令去请人。

    黄克缵和周嘉谟被请进内书房, 俩人就见到御案上摆着数个木盒子,上面标识着紧急、重要、普通、请安。并排还摆着几个盒子,标着方从哲的快满了, 标着熊廷弼的奏折已经快溢出来了。

    桌面上还有几本书,摊开的一本是千字文。

    俩人行礼过后得了天子赐座, 对视一眼,心里对新君升起更多的好感来。这孩子就是个可怜的失学娃啊看看这才做了几天皇帝,就能让秉笔太监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类了。得好好提点内阁,别把紧急的事情和重要的事情分错类别了。

    黄克缵坐下后立即说道“陛下, 今日吏部考功清吏司的主事薛三省, 将给事中姚宗文因隐田隐户数年, 不能赔补朝廷缺失的赋税送到刑部。老臣已经按章将姚宗文收押。但是对于怎么赔补赋税和徭役银子, 老臣有个初步的设想。”

    黄克缵从袖子里抽出准备好的折子,刘时敏赶紧接过去, 捧给天子。然后朱由校就在黄克缵和周嘉谟的诧异里,把折子仔细看了一遍。

    等他看完了, 皱眉沉吟没有发话。

    黄克缵的想法很好,但是这提案的实施可能性还有待商榷。真要这么划下了一条线,可能会逼的一些清廉的官员,哦, 不说清廉吧, 就是那些靠中举后的隐田“贡献”过活的、当官后也没做着什么“发财”差事的官员, 很可能会走投无路。

    这些官员不说有什么大的能力,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劣迹。而且能中进士的,哪一个都是寒窗苦读二十年以上、学富五车的人才。单因为现在的官员薪水微薄,还不起“助学贷款”,就把他们逼得辞职、坐牢、流放,好像太可惜了一点儿。

    在他垂头思考的这会儿功夫,离乾清宫比较近的六科都给事中都来到了。然后是内阁的三位阁老,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最后是两位国公。

    朱由校让周嘉漠先介绍了基本的情况,然后让刘时敏把黄克缵的处理意见,读给所有人听。

    最后他说道“太仓税赋连年减少,九边军饷拖欠,内廷派宦官征收榷税等等,这是朝廷目前面临问题。这都是表象,归根到底是现在与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制定的法度,已经相去二百余年。这写些年大明人口数量、士子总人数、宗室总人口变化不太适合用昔日的法度了。所以朕认为应该重新理顺一下大明的朝廷、内宫、官员和缙绅的人员与财富分配。”

    “首先是皇宫的裁员,以降低内廷的支出。太祖洪武年间内宫的人数不过百人,不管现在内宫有多少宦官,朕计划在年前就把内廷的宦官压缩在一千人之内,宫女子的人数也不超过千人。南京、中都、东厂和各处皇陵的宦官人数,也都包含在这千人之数内。”

    与座的所有人都震惊了。

    皇帝先拿内廷开刀,不仅确定了裁员的时间、还确定了保留的人数。那么后面对朝廷官员、士绅、举子、秀才的打击力度只会大不会小了。

    “再次是宗室的供给。朕前几天把宗室裁减幅度等与英国公等谈过。大明是负担不起这些只能吃不能出力的宗室了。都察院把历年弹劾宗室的折子整理出来,从亲王、郡王开始处理,每季度一人,罚款、罚俸、罚禄、降爵,依次轮番进行。”

    若说永乐年间藩王过的心惊胆颤,那么他们将面临的是钝刀子割肉的、清算几十年旧账的新君了。

    “说完内廷和宗室,就到了在座的诸位。朕曾让户部制定新的俸禄标准。李卿,你哪里可有什么眉目了”

    李汝华站起来回话,“陛下,这事儿干戈太大、干系太多,臣尚未完全做好。初步按照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