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82.武烈皇后29(第1/3页)  红楼求生存[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识字是世家豪族的特权, 但是吴夫人和孙策在江南推开千字文,打的是教化民众的旗号。在千字文之后就推广朝廷的律法,目的是让下到垂髫的童子, 上到花甲老翁, 都能够读懂朝廷律法, 使百姓人人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然了,能读懂律法的,识字的数量已经够到各级衙门做个普通的小吏了。

    张昭在替孙策给小皇帝奏折里说:现在世道混乱,百姓目不识丁, 不知圣人言,才容易被有心人蛊惑,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让百姓认识常用字以后, 有计划地让大汉的每个百姓都能读懂朝廷的律法, 百姓对朝廷的律法有了足够的认知,知道何事可为c何事不可为, 则遵守朝廷律法的百姓就会慢慢多起来, 世道就会很快变回以前有秩序那般了。

    小皇帝看了孙策这样的折子很高兴啊, 这可是心怀天下的长远考量。教化百姓知法守法, 让乱世恢复以前的秩序, 好, 嘉奖了。

    孙策得封的吴侯本是县侯级别的封爵, 是吴郡下属的吴县作为封爵地, 但实则并未有食邑, 也没有治民的权利, 也不可以世袭。但是别说吴郡的吴县了,哪怕是国都洛阳的周边,朝廷实际能控制的地方没有多少。

    天下十四州,大的刺史割据几州,小的地方豪强即便是一县之地也拥兵自重,更别提那些纷纷自立为太守的数不过来的郡府了。

    孙策肯为朝廷的长远做考量,映衬着因为是宗室而被派去益州c荆州的刘璋(刘焉已去世,其子继承了益州牧)和刘表,就不好看了。

    益州的刘璋,他借口战乱不能送东西到朝廷。荆州的刘表装聋作哑好像没有朝廷了一般,实际就是当没了朝廷,数年也不曾税贡了

    孙策虽得了皇命做扬州刺史,但扬州尚且还被袁术占据了一部分呢。他已经连着纳贡三年,每年送上来的都是自己和皇后最需要的东西。小皇帝与皇后思量一番后,决定把整个吴郡给孙策做封爵地,让孙策的吴侯国为郡级,敕封吴夫人为吴国太,册封孙策初生的儿子孙绍为世子。

    与此同时给孙策吴侯国的还有治民权c独立的军队。

    反正这些东西是已经在孙策手里的。

    圣意甫出,小皇帝就在朝堂上就被众位大臣劝谏,说是给孙策的权利太大,封赏太高。

    小皇帝沉默了很久才说:“刘焉c刘表负皇命去荆州c益州,据彼富庶二州久矣,皆不税不贡。荆州c益州治民权c军权可在朕处?刘表逝后,刘璋承继了益州,朝廷可有州牧可以承继的先例和法度。吴侯尚未得全扬州时,既予朝廷稅贡,今年其上表为朝廷长远做考量,朕予吴侯之吴郡国做嘉奖,使其能便宜行事,正是要彰显吴侯对朝廷的忠心于天下刺史和太守前。若能使得天下十四州之刺史,都与吴侯一般行事,朝廷还有何捉襟见肘里的为难呢。”

    众臣被小皇帝说的不好反驳。依着小皇帝的期望,每州舍出一郡的封地做刺史的食邑,换回十四州都像孙策这样忠心王事,当然是最好的了。

    但是王莽未篡权的时候

    这话说出来就不好听了。

    可是谁愿意前脚得了孙策赠与的财物,后脚就在朝堂反对皇帝给一些实际已经在孙策手里的东西呢。

    别看小皇帝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他能做的c能给孙策的就是一些口惠而实不至的嘉奖和敕封。

    但这个对孙策来说就足够足够了。

    小皇帝现在心里明白的很,自己借着孙策掀开益州和荆州的不税不贡,接下来就看刘璋和刘表二人的表现了。若是二人不悔改,等自己寻到合适的机会了,就可以用他们这样不尊朝廷的行为,把他们二人替换下来。

    孙策得的封赏,让坚持留在洛阳的兖州刺史曹操很尴尬。他得了司空的位置之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