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关于教皇的相关(第1/6页)  熊孩子之十万个干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概况

    教皇一词译自“p一ntifex”(祭司),原指罗马帝国皇帝兼任的多神教“p一ntifexaxi”(最高祭司c大祭司)。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公元382年,西罗马皇帝废止胜利女神的祭祀,独尊耶稣,并将最高祭司一职交罗马教会第39任主教。[3]445年,东罗马皇帝与东部教会承认其教会的最高地位。[6]

    公元8世纪丕平献土,教皇国以此为基础成立,自此成为世俗国家的领袖,直到20世纪签订拉特兰条约成为象征国家。[7]此外在15世纪,时任主教尼古拉五世在与葡萄牙王国国王阿方索五世进行外交使节时,开始使用“r一anp一ntifex”(罗马祭司)一词,并写入教会法。[8]后来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来与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政府进行双边活动,译作教化皇,约定俗成。[9]

    产生背景

    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是世界上信众很多的宗教教派,从罗马帝国开始以致影响欧洲及世界文明发展至今,又因其驻地在罗马,所以又称罗马教皇。历史上天主教会出现过4位被世俗社会誉为伟人的教皇,分别是公元5世纪的圣良(利奥一世)c6世纪的圣额我略(格里高利一世)c9世纪的圣尼阁(尼古拉一世),以及20世纪的圣若望·保禄二世(约翰·保罗二世)。期间曾经历过1000年从教会外部到教会内部的争议与动荡期。[10]而新任教皇就职弥撒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举行,100多国和地区派出庆贺团出席祝贺[11]。

    除了他的宗教职务之外,教皇也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梵蒂冈的国家元首。早在公元2世纪主教制产生后,所有主教均被称为教宗。罗马主教因驻在罗马帝国都城,政治c经济势力最大。5世纪,由于英诺森一世(401~417在位)和利奥一世(440~461在位)的努力,罗马主教逐渐凌驾于其他主教之上。吉莱西厄斯一世(492~496在位)首先宣布教皇在信仰上的权力既独立于皇帝,又独立于教会会议,声称“教会权力”高于“帝国权力”。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认为教皇是天主指派的全部教会的首脑,将教皇的影响扩大到自己的辖区以外。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矮子丕平为酬谢教皇对其夺取权力的支持,将夺自拜占廷的罗马至拉韦纳一带的土地赠给教皇,是为教皇国之始。

    发展历史

    教皇既为天主教之首,

    耶稣赐予圣伯多禄两把钥匙

    耶稣赐予圣伯多禄两把钥匙

    又是拥有世俗权的一国之主,直辖领土达4万多平方公里。教皇尼古拉斯一世在位时(858~867)出现了不经教皇批准不得罢免和选举主教的理论,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但其后教廷权力衰落,教皇先后受制于法兰克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九世(1049~1054在位)之后教皇权力开始恢复。10~11世纪天主教改革的克吕尼运动加强了教皇的势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希尔德布兰德在1059年的拉特兰宗教会议后,颁布教皇选举法,确定教皇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世俗封建主不得干预。希尔德布兰德于1073年当选教皇,为格列高利七世。克吕尼运动引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在位)与教皇争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结果教皇声威大振。此后教皇与皇帝间的斗争长期不息,1122年缔结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之后才告结束。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教皇权势极盛,教皇有权废黜君主,罗马教廷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

    公元11世纪,由于西欧

    圣伯多禄教宗(教皇)

    圣伯多禄教宗(教皇)(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