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试验田(第1/2页)  建安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虽然时间紧迫,于淇依然推掉了一些琐事,在军营中待足了两天的时间才离开。

    在这两天中,于淇的行程也是非常的紧凑,于淇不光与新上任的监军挨个见面,还几乎在每一个士兵的眼前露了一下脸。尤其是第二天,在太史慈的陪同下,于淇挨个观察了一番太史慈眼中可以提拔给军官的棒小伙子。

    按照于淇的观点,宛陵新军当中的军官最好是从豫章老兵里选拔充任,太史慈也认可这种方式,不过考虑到太史慈的权威还有立场,于淇还是决定从新兵当中选拔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就当是树立几个典型了。

    至于屯田军的主官,则由一名在之前的战斗中负伤的于淇亲兵担任。

    结束了军营的行程,于淇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军工厂。

    在宛陵城东北五里外的冷水河畔,矗立着一个新建起来的码头,依着这个码头,搭建了几排整齐的茅草房。虽然房子只有几排,但是占地却不小,在房子外面很远的地方,有一圈用石块木头砌起来的围墙,围墙冲着码头的方向开了一个大门。与院子里寒酸的茅草房相比,大门口的门楼子却比较排场,一块漆了桐油显得油光发亮的长长的牌子挂在门楼下,上面鎏金的“宛陵第一兵工厂”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其实山越诸部第一批的原材料早就运过来了,第一批的工匠也早就到位了,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开业,主要就是为了新建这个场地。

    这个场地是于淇亲自选定的,当时考虑的就是水陆交通便利,这年头不管是原材料的运进,还是成品的运出,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交通运输业支撑,全靠着人挑马驼。

    就拿山越各族运来的原材料来说,皮货羽毛还好说,那些铜铁煤矿那都是一块块有棱有角的啊,翻山越岭的运出来容易吗?

    于淇把这个场地建立在河边,并且新建了一个码头,这样以后再往这运送原材料,直接乘船就行了,宛陵这地方,就是水多,但凡有条沟,基本就有水,就能支撑起竹排。

    加工出来的成品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虽然宛陵没有直通乌程的河流,而且中间还隔了一个故鄣县,但是溧阳有一条大河直通震泽,也就是后世的太湖,成品可以直接装上大船,从溧阳进震泽,到了震泽之后,不管是跟吴县的许贡,还是乌程的严白虎都能方便的交易。

    进了大门楼,两侧是两排醒目的告示牌,上面是徐庶所书的规章制度。

    再往里走,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土法炼铁的土炉子c硝皮制甲的作坊,十几个老师傅带着几十个年轻学徒干劲十足的工作着。

    于淇远远的看着,没有上去打扰他们的工作,按照于淇的设想,这里将逐渐发展成一个从冶铁硝皮,到打造武器盔甲的军工基地。而箭矢这类消耗品,则被于淇分散到了宛陵的百姓手中,让老百姓在农闲的空档削杆粘羽,最后集中到军工厂里按上铁矢,组成一支完整的箭矢。

    当然了,于淇明文规定了各项工资,就拿给老百姓制作的箭杆来说,一支合格的带羽箭杆,官府以半文钱的价格回收,熟练的老百姓干完农活之后还能制作出十根合格的箭杆,这一天就是额外多赚五文钱。老百姓都乐疯了,往上数八辈都没这么好的事啊!

    现在每天早晨在军工厂门口排队等着领材料的老百姓都排成长队,于淇见过一次,跟后世春运抢票有的一比。

    幸好于淇今天过来时已经临近晌午,要是一大清早过来的时候,会被排队领材料的老百姓当成插队的给打出去的。

    于淇今天过来,是因为这里已经制作出了第一批的武器装备,计有几捆长枪c腰刀,几领皮甲,还有十几捆箭矢。弓箭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要浸泡c成型c阴干等好多步工序,所以现在还没有成品。

    现在军工厂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