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惊变(第1/2页)  建安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的天呐!

    费劲压下心头的狂喜,于淇艰难的假装淡定道:“原来是徐庶,来,到我船上来。”

    徐庶不应该是单福吗?

    于淇记得自己上辈子看演义小说,里面说徐庶杀人之后逃离家乡,改名单福,在襄阳司马徽处学习。

    难道说风头过去了?改回原来的名字了吗?

    待徐庶轻巧的跳到这边的船上后,于淇关心的问道:“我看你气质不凡,是读书人吧?不知师从何人,可有字号啊?”

    “回将军,在下表字元直,师从襄阳水镜先生。”

    于淇假装惊讶的握住徐庶的手:“原来元直竟是水镜先生的高徒,失敬失敬,想来元直定是有大才的,这样吧,就先委屈元直在我帐下做个掾史吧。”

    “不委屈不委屈,”二十五岁的年轻小伙徐庶不复刚才的淡定:“我一个新加入的人,寸功未立,怎么敢奢求高位”

    徐庶话没说完,就被于淇打断,于淇大手一挥:“元直你有所不知,我军中将士都来自草莽,不怕你笑话,你是我军中目前唯一的一个读书人,谁敢不服,你让他们来找我。”

    “再说了,寸功未立不要紧,剿完了鄡阳县的水贼,咱们还要去彭泽,一路上有的是你立功的机会。还有,你是读书人,晚上你还要教我们读书识字,这都是你的功劳嘛。”

    貌似于淇话中的内涵比较多,徐庶一时也有些茫然,不过也再没有客气。

    打扫完战场,在回程的途中,于淇让监军把军中的各项制度向那几十个汉子解释了一番,引来他们的阵阵感叹。

    徐庶也听的频频点头,等监军讲完了,于淇得意的问徐庶:“元直,你觉得怎么样?”

    “将军似乎对士兵们太好了一些。”徐庶犹疑道。

    于淇心道:岂止是太好了一些,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好吧。要知道现在的军队,除了以前拱卫洛阳的南北两军,其余的军队是没有军饷这个说法的,当兵吃粮,说的就是士兵参军之后就由军队管饭,有的军队待遇好点还会发食盐。

    而于淇呢,不仅饭管够,还发钱,就算以后受伤了残废了,也能保证衣食无忧,要知道以前的士兵受伤残废了之后还不如直接死了呢。就算是将军们的私兵部曲,待遇也没有于淇军队中的普通士兵待遇好。

    “元直刚才也听到了我军中的军规军律,有何感想?”

    提起军规军律,徐庶面色肃然:“严,真的严格。”

    于淇自豪的道:“那我要是跟说你,我率军从丹阳郡打到南昌,再从南昌打到这里,我的军队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你信吗?”

    “以元直你的才智应该明白,当一支军队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名声传播出去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徐庶当然知道这样的名声传播出去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说好听点就是民心所向,说实在点就是事半功倍。

    不过徐庶这些年走南闯北见的也多了,既见过刘表那样名传天下的八骏,也见过很多如于淇一般籍籍无名的人。见的多了,听的多了,自然就会明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所以尽管于淇说的天花乱坠,徐庶也只是点头称是,心里却是古井无波。

    毕竟似徐庶这般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心底都有一份自己的坚持,若是于淇跟曹操c刘备那样名满天下还好,偏偏于淇只是偏居江南的无名之辈,徐庶可不会因为于淇这样一个无名之辈的几句话就心生向往,纳头便拜。

    于淇两世为人,见徐庶反应淡淡,便知道他是什么心理,也不强求,于淇相信,只要徐庶跟着他一段时间,他就能让徐庶死心塌地的效忠他。

    什么,把徐庶的老母亲接过来?

    徐庶还没投效你呢,就让人家把老母亲接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