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出于“乐舞”;  (三)出于“大武舞”;(四)出于傀儡戏;(五)出于“俳优”。以上诸 论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全面,只道出了中国戏剧的某些因素。在唐宋 之前,即戏剧未正式形成之前,中国早已出现了几类群体共同的艺术活动:  (一)舞蹈;(二)乐曲;(三)百戏(角抵戏);(四)戏弄(滑稽戏);  (五)傀儡戏(影戏);(六)讲唱六大类。事实上中国古代戏剧是在综合 了以上诸因素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古代歌、乐与古代的祭祀神灵的巫觋 密切联系,没有歌、乐,就不会有戏剧的唱,没有古代舞,也不会有戏剧的 做、打,同样,没有排优的 “诙谐嘲弄”,便不会有戏剧的念。      隋代是中国戏剧形成的一个转捩点,它不仅在故事表演方面,而且在其 它方面都为唐宋时期的戏剧形成开辟了道路。      唐代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其政治开明、经济发 展、思想活跃、中外jiāo通畅达,都为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 这一时期文学 (诗、词、小说)、书法、绘画、雕刻、建筑等都得到发展, 戏剧也基本形成。唐代 “参军戏”无论从剧本、演员阵容以及表演艺术都标 志着中国戏剧传统的承先启后,也就是在这里树起了它的独特风格,从当今 人们对戏剧演员的一个别称 (梨园子弟)的由来,也可以作为我们观点的一 个旁证。唐明皇李隆基,深知音律,能自己制曲,曾选戏剧子弟300人在“梨 园”教戏,号为 “皇帝梨园弟子”,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两宋时期,中国戏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 子” (专门的表演娱乐场所):“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 日如是。……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若晚看不及矣”。具备固定的演戏场

    ----------------------- Page 10-----------------------

    地,大量的观众,定时的演出,可见当时戏剧之兴盛的一斑了。北宋初期已 出现了“杂剧”这一名称,是由唐代“参军戏”这个路子发展来的。尽管这 一时期的 “杂剧”故事内容单一,角色也少,以诙谐嘲笑为主,但有的已经 和政治发生关系,甚至等于在弹劾大臣。这大概也是受当时中层市民欢迎的 一个因素吧。在两宋jiāo替之际,浙江地区出现了温州杂剧 (即南戏),角色 增多,分工细密,是较北宋杂剧再接近于成熟的戏剧形式。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与南来并存的金王朝统治的北方地区,出现了与北宋杂剧同出一派的金院 本。金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角色众多,故事曲折,有些剧本已把唱、念、 做、打糅合为一体,标志着中国戏剧已进入成熟期。      中国戏剧,在经历了萌芽、形成、逐渐成熟的漫长历史进程后,在元代 兴起和繁荣起来。这一时期,戏剧的音乐、舞蹈、歌唱、宾白、表演、武打、 美工等各种因素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唱念做打融为一体的综合xìng艺 术。音乐 (五宫四调)、角色(正末、正旦、冲末、副末、外、贴旦、外旦、 色旦、搽旦、净、副净、丑等)、剧本结构 (通常一本四折一楔子)都有了 稳定的体制。剧本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艺术风 格及流派丰富多彩,有的豪放雄浑,悲壮激烈;有的情意缠绵、低回哀愁; 有的轻松活泼、充满喜趣。剧目类型各俱特色,有正剧、悲剧、喜剧、悲喜 剧。据元末钟嗣成著的 《录鬼簿》记载,杂剧作家110多人,作品500多种, 流传到现在的剧本就有16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作家是关(关汉卿)、马(马 致远)、白 (白朴)、郑(郑光祖)四大家及王实甫。他们的作品题材多样, 反映生活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