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1 章(第1/4页)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爱国运动,即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是当时中国 “向西方寻 求真理的一派人物”。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认为,中国贫弱的原因在于教育不良,学术落后。所 以,他们把 “设学校以培养人才,立报馆以宣传变法,建学会以组织力量, 译西书以介绍西学”,当作救亡之道。      维新运动的领导者认为, “中国受侮数十年”就是由于上下不通,内外 隔绝,而 “去塞求通”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设报馆。梁启超说: “阅报者愈 多,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通过报纸的宣传,就能够使 “风 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康有为为了以维新思想去影响 王公大臣,于1895年7月,自己出资创办 《中外纪闻报》,这是维新运动最 早的报纸。此外,他们还创办了 《国闻报》、《湘学报》、《知新报》、《求 是报》等等,这些报刊在传播新思想,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教 育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维新运动领导人把建学会作为组织人力的重要手段。他们认为欧美各国 所以能称雄于世,就是由于 “群心”。梁启超说:“道莫善于群”,“yù振 中国,在广人才。yù广人才,在兴学会。”他要求全国各地广立学会,这样 才能有实现 “雪仇耻”、“修庶政”的可能。在康、梁的影响下,1895年8 月在北京成立了 “强学会”。随后,“上海强学会”、“北京保国会”相继 成立。康有为在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力陈中国被列强欺凌,濒于瓜分的危 机,号召人们奋起救亡,大声疾呼: “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 权。”接着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学会,成为维新运动的政治团体, 对变法救亡运动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办学堂、开民智,是维新运动的重要活动内容。维新派指出,要在中国 实现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废除科举,兴办 学校,培养维新人才。他们认为 “变化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校;学校之订,在变科举”。维新派指出,科举制度有 “锢智慧”、“坏心 术”、 “滋游手”三大祸害,只能“长人虚骄,昏人神智”,培养一些空谈 xìng命、玩弄词章、抱残守缺、无裨实际,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腐儒”和“学 究”。他们痛切指出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 “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为 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他们认为“覆中国,亡中国,必自科举愚民不 学始也”;要使中国富强,就必须改革旧教育,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资 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遵通通古今,知时务,学以致用的原则

    来培养人才。并强调: “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所以,在维新 运动中,办了一些学校,其中最有名的为 “万木草堂”和“时务学堂”。据 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的不完全统计,1895年后的二三年间,各省设立的学 会、学堂、报馆有51处,其中学会24处,学堂19所,报社8所。这些学会、 学堂、报馆,在介绍西学,传播维新变法思想,唤起人们起来改革社会方面, 起了重大作用,出现了举国士民 “家务言时务,人人读西学”的情景,使人 们开始从封建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思想准备和领 导骨干准备。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20世纪初,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的形势 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兴起。在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和革命过 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分重视发挥教育的作用。他们把学校作为传播民主 革命思想阵地,培养及清起义骨干的场所,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