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9 章(第2/4页)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这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诞生、成长起来的,它主要是由封建官僚、 地主及买办商人转化而来,只有小部分是由市民阶层分化出来的那些采用机 器生产的手工场场主上升而来的。故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像西方资产阶 级那样独立地,自由自在地发展,只能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 缝中缓慢而艰难地行进,所以缺少本阶级的独立意识。这就决定了他们同外 国帝国主义及本国封建势力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革命xìng与软弱、妥协xìng集于一身,正表明特殊历史条件和环境在他们身上 打下的深深烙印。

    2

    其次,封建顽固势力的过分强大与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      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根深蒂固地植于人们的思 想中,并不是一朝一夕即能废除的。当时,在清政府内部,以慈禧为首的“后 党”集团正是这种专制制度的利益既得者和极力维护者,他们把持着朝中一 切大权。在整个变法运动中,他们百般阻挠、恶dú攻击、伺机破坏。一些投 机分子在维新运动高潮时混迹于其中,当运动出现波折时又釜底抽薪;地方 上,除湖南巡府陈宝箴尚能支持、参与变法外,其他的或坚决反对拒不执行 光绪帝的新政诏令,或见风使舵,最后仍破坏镇压维新运动。      以光绪帝为首的 “帝党”虽然表面支持变法,但光绪本身是一个傀儡, 自己尚处在朝不保夕地地位,其追随者更是自不待言,因此,光绪皇帝所颁 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令,遭到顽固派自上而下的反对,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总之,光绪皇帝的支持并无损于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所处的主宰地 位。      当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 由于它无论在产品销售和原料收购方面,都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巨大压 力,还要受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束缚,所以发展速度缓慢,经济力量薄弱, 阶级力量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弱小。到 1898年,近代民族资本工商业只有100 家,资本总额为1781万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比例,而在国民经济 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 们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帝党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的小圈子里,这不仅失去 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本已弱小的阶级力量中,参与 变法者也不在多数。因此,改良运动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变法维新运动中一些具体措施的失误,如没能争取军队的支持, 在全国尚未形成变革大气候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等,也应当视为导致这场运动 失败的不利因素。

    3

    中国近代史上的教育救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时帝国主 义列强横行霸道,cāo纵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勾结帝 国主义残酷压榨中国人民。国家日益贫弱,社会战乱不已,民族灾难深重, 人民饥寒jiāo迫。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斗争,都失败了;多少仁 人志士苦苦求索,寻找解救中国的出路。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总会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应运而生。自鸦片战争以 后,大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前赴后继,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拥有 文化知识,有条件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状,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这决定 了他们比较敏锐,对社会的时弊往往他们最先觉察,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 运往往最为关切。因此,他们身上的优患意识和励精图治的观念也往往格外 深刻。这批先进的知识分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