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1/4页)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制造, 又遭到多次失败。      冯如等人在每次失败后总是细心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再接再厉。经过好 几次大改进,1909年2月,又制出一架新机。冯如兴致勃勃地进行试飞,但 只上升了几丈高,忽然失控坠地撞毁,幸好人未受伤。      这时,原来凑集起来的资金已经耗费十之八九。股东们见飞机屡次失败, 逐渐失去了信心,不愿再投资本。同时,冯如的父母也因思子心切,万里投 书,催他回国,他在此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刻,不愿事业半途而废,毅然宣称:  “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冯如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学徒们节衣缩食,凑出最后的一点钱作为 制造飞机的费用,并特别注意研究飞机在飞行中的平衡和cāo纵的问题。有一 次,他偶看到一只老鹰自由翱翔,他细心地注意它的飞行姿态和两翼伸展的 情况。回来以后,又向领居借白鸽一只,仔细地用尺测量了它的身躯和两翼 的长度,计算了二者间的比例,从这里得到了启发。他兴奋地对学徒说:“这 下飞机有成功地希望了。”于是他进一步改进了飞机的设计,并加紧制造。      冯如等人经过二、三年的刻苦钻研和顽强劳动,经过大小十几次的修改, 终于制成了一架真机翼、方向舵、螺旋桨和内燃机等大小零部件全都是由自 己制造的莱特式飞机。1909年2月22日,冯如满怀信心驾驶这架飞机,顺 利地升入旧金山奥克兰机场的天空,展翼翱翔了804.7米,然后安全地降落 到地面。这是海外的炎黄子孙第一次驾驶着自制的飞机所作的成功的试飞。 它的航程比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试飞的259.7米超出两倍。在海外奔 走革命的孙中山先生这时正好在美国,也到场参观了试飞表演,他对冯如的 成功及其奋发图强的精神表示称赞和鼓励。他紧握冯如的手感慨地说: “吾 国大有人矣!”他为海外华侨有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次日, 《加利福尼亚 美国人民报》即以 “华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为题,报道了冯如这次的试

    飞经过和今后改进飞机的计划。      冯如受到这样的鼓舞,股东们也继续投资支持,于是他又不断地改进飞 机的结构,使其xìng能逐渐提高。1910年,经过 10多次试飞,飞机的xìng能又 逐渐提高了不少。正好这年10月国际飞行协会在旧金山举行飞行竞赛大会, 冯如带着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新飞机参加比赛。以比赛中,他的飞机的飞行高 度达210米,速度每小时达105公里,沿着海湾飞的距离约32公里,一举夺 得桂冠。前往参加的华侨无不感到扬眉吐气,他们围在冯如的周围,久久不 肯离去。美国报纸和华侨各报一时竞相载文,予以好评,国际飞机协会发给 冯如优等证书。冯如再次为华侨,也为中华民族早期世界航空史上赢得了声 誉。      冯如制造飞机成功以后,誉满海外。美国有人想用重金聘请他教授飞机 技术,为美国效力。但是冯如一直想把自己的技术献给祖国,不愿在国外成 名立业。他说: “我不能忘记祖国。我衷心地希望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贡献给 祖国。”于是他谢绝了美国人的邀请,决计返回祖国。      1911年3月22日,冯如带领他的三名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碧) 坐船回到了阔别  16年的家乡。冯如回国的时候带回两架自己制造的飞机, 其中的一架翼展为8.9米,弦长1.37米,使用功率为30马力的汽油发动 机,螺旋桨的转速为每分钟 1200转,另一架则装有功率为  75马力的发动 机。4月8日(“黄花岗起义”前19天),冯如则自家乡探亲来到广州,就 赶到市郊燕塘试演飞行。此事不仅在广州,就是在全国也都是件新鲜事儿。 广州全城,万人空巷,不论清朝官吏还是老百姓都去观看。      不久,冯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