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2/4页)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孙 中山重建共和的主张,甚至用这种理论公开为他们的妥协、颓唐、背叛进行 辩解。可见,要继续 “振兴中华”的事业,加强革命党人的思想建设则是刻 不容缓的。孙中山决定在事务所住下来,闭门著书立说,以统一革命党人的

    思想,唤起民众觉悟。他辞去中华民国军政府 “海陆军大元帅”的职务,声 明在一段时间里, “专理党务,对于时政,暂处静默,以避纷扰”。      从几十年的斗争实践中,孙中山深切地体会到,不是 “知易行难”,恰 恰是 “知难行易”。他曾对日本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认为日本“与我为邻, 亲与其邦,乃我之福”;武昌起义胜利后的四十多天,他为联英、联美紧张 奔波。然而,事实证明,帝国主义列强给革命党的全是“援助”的空头支票, 加上欺骗、讹诈和破坏。他对袁世凯的认识,也有类似的过程。这些都说明 求得真知的困难。为了通俗说明“知难行易”的道理。孙中山以饮食、用钱、 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10事为例来论述,写成  《知难行易学说》,即《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议”,用以教育革命党人 总结历史经验,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指导“振兴中华” 的革命斗争。接着孙中山又著成 《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同他以前 写成的 《民权初步》。即“社会建设”合起来,完成了长期以来自己设想的 建设中国的蓝图。在 “实业计划”这部分,他提出了jiāo通、商港、都市、水 力、灌溉、工业、农业、造林、移民等方面的庞大规划,包括修筑10万英里 铁路、100万英里公路和3个巨大海港,以及许多大工厂、大矿山……      随着 《建国方略》的成书,孙中山对未来的宏伟蓝图越来越清晰、具体, 但他对已没有生气的guó mín dǎng能否实现这美好的远景,也越来越怀疑、迷惘、 苦闷、彷徨了。                             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      正当孙中山一筹莫展,孑然无助的绝望时刻,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 命胜利,给他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孙中山从苏维埃政府的对华宣言中认识到: 革命后的俄国,是 “振兴中华”的真正同盟者。他设法同苏维埃政府联系, 表达了 “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的愿望。列宁收到孙中山的电函后,委托 外jiāo人民委员会致电孙中山,表示在中国革命 “艰辛的时刻”,俄国劳动阶 级坚定地同中国兄弟站在一条战线上。1919年bào发的 “五四”运动标着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使孙中山看到了团结起来的人民群众的力量。他热 烈支持学生和工人的英勇斗争,找到了 “振兴中华”的依靠力量。      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来中国,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援助 孙中山的革命,促成两者的合作。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荣诞生了。是 年年底,在共产党员张太雷陪同下,马林到桂林拜访了孙中山,同孙中山亲 切会谈了9天,建议孙中山组织一个能够联合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工农大众的 政党,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骨干,孙中山十分赞同。经过反复酝酿,孙 中山确定了一个崭新的革命方针:“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专程从北京到上海,多次 同孙中山jiāo谈,具体讨论了通过振兴guó mín dǎng以振兴中国和两党合作等问题, 取得了一致意见。共产党人的真诚帮助,使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 转变。后来,孙中山曾经发自肺腑地告诉夫人宋庆龄说: “共产党人是真正 的革命同志。”几天后,由孙中山亲自主持,李大钊等以个人名义正式加入 了guó mín dǎng,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