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1/4页)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言:中 国政府如yù加罪于俄订约之人、俄必出场保护。杨儒听此收买之言,顿感莫

    大耻辱,怒不可遏,他正颜厉声痛斥: “贵大臣何出此言?我系中国官员, yù求俄国保护,太无颜面!如此行为,我在中国无立足之地矣。……此言甚 为贵大臣所不取也!”义正辞严,铮铮有声,显示出一位爱国者的高风亮节。      3月25日,签约限期只剩最后两天了。杨儒再一次强忍伤痛去沙俄外jiāo 部,要求展缓时日,继续谈判。拉姆斯多夫威胁说: “不愿画押,只有从此 不提此事了!”并限次日早晨9点20分之前作答。一日之限,弹指即过。该 怎么办?杨儒忧心如焚地转回公使馆。这时,刀削似的寒风夹着雨雪漫天飞 舞,他再次滑跌坠地,不省人事了,从此一病不起。      3月26日是限期的最后一天。午刻,刚刚苏醒过来的杨儒,忽然接到朝 廷的谕旨: “不遽行画押!”原来,沙俄迫订条约引起了列强的密切注视, 英、日、美、德等国都不愿沙俄独吞奉天,纷纷警告清政府不得订约。清政 府感觉到,“不遽画押,仅只激怒于俄;画押则群起效尤分据,其祸尤速”。 在国内爱国官员和各界人民催促下,清政府才电令杨儒不在沙俄约稿上签 字。杨儒当即派译员将电文送往俄国外jiāo部。拉姆斯多夫知大势已去,但又 拿出无赖的腔调恐吓: “现在无话可说,中国自看以后情形可也!”4月 6 日,沙俄政府发表宣言,声明这次谈判暂作罢论。至此,中俄jiāo收东三省的 谈判宣告破裂。      3个月的谈判中,杨儒据理力争,拒绝在卖国条约上签字。翻开一部中 国近代外jiāo史,这次谈判,是中国外jiāo官第一次没有在屈辱条约上签字的谈 判。这次胜利,为东三省留下一线生机,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杨儒 “大义当 前,威武有所不屈”,不避艰难,力顾大局, “实大有功于国家”,不愧是 一位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外jiāo家。                                  心系祖国      杨儒登上外jiāo舞台,是从1892出任清政府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 使开始的。一个贫穷落后、闭关自守的封建大国的官员,一旦走向世界,看 到美国这样国家的先进经济文化,他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杨儒忧国忧民的思 想从此日益强烈。      1894年,中美在华盛顿谈判有关华工待遇问题,杨儒为改善华工社会地 位全力争辩,使所订条约的一些条款多少反映了华人的利益和要求。      1896年,杨儒调任出使俄、奥、荷三国大臣。      1899年4月,杨儒代表中国赴荷兰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保卫世界和平公 会”。后来,他认识到 “保和公会”并不能保卫世界和平,不过是俄国利用 它来欺世盗名罢了。      杨儒身在国外心向祖国,关心祖国人民的疾苦。他热心于红十字会慈善 事业,表示如能回国,深愿力任此事,并捐俸银5000两,寄予忧患中的祖国 人民一片深情。      1901年1月,西太后在西安颁布上谕,准备实行 “新政”。杨儒本年4 至7月间正在德国就医,听到 “变法”消息,便离开病榻,秉笔直书,写成 达万言的变法奏折,提出了 “固封圉,求贤才,裕财用,整内治,重使务, 集众长”的 “六策”。其宗旨是,“舍富强难图立国,舍变法莫致富强”。 要通过变法改革弊政,补救时艰。      紧张繁重的外jiāo活动,使他积劳成疾,与俄谈判,他几乎耗尽心血。到

    德国治疗一个时期后,又回到俄国。1902年2月17日在彼得堡逝世,以身 殉职。他留下的著作有 《中俄会商jiāo收东三省全案汇存》、 《俄事纪闻》、  《杨儒变法条议》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