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1/4页)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被关押的华侨。但是,黄遵宪的 这些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华工、华侨的处境,他们仍然处于被迫害的 地位。没有强大的祖国作后盾,黄遵宪个人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呢!在 《逐客 篇》中,黄遵宪写道:          呜呼民何辜,值此国运剥。          轩顼五千年,到今国极弱。          鬼蜮实难测,魑魅乃不若;           岂谓人非人,竟作异类虐。          茫茫六合内,何处足可托?      黄遵宪热切地同情华工、华侨的不幸遭遇,哀叹国势的衰弱,期望着祖 国强大。      1891年秋,因薛福成的举荐,黄遵宪赴新加坡任总领事。      新加坡是南洋华侨聚居的地区。黄遵宪到新加坡后,巡视各岛,探访华 侨,了解情况,积极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一天,他在一个华侨商人的婚礼 上,与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作了推心置腹的长谈。老人向黄遵宪倾吐了一个 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和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最后忍不住叙述归国后被清政 府罗织罪名,受到无辜欺凌和勒索的经历。说完不禁痛哭流涕。本来喜气洋 洋的婚礼,变得悲悲戚戚。

    后来,长时期中,清朝政府一直实行禁海政策,对于去海外的中国人, 一概以 “通敌”“通盗”论罪。据说,乾隆时,有一爪哇侨商归国,不久即 被清朝政府逮捕,财产全部没收。1860年以后,清朝政府和英、法等资本主 义国家订立了条约,允许华人去海外当劳工,但对于华侨归国,没有明文保 护。一些归国的华侨,常常受到清朝官吏或当地土豪、恶霸的各种讹诈勒索, 被指为逃犯、人口贩子,甚至被安上 “接济海盗”、“要结洋匪”的罪名, 于是财产被掠夺,归国后所建屋宇被拆毁……因此,许多华侨都不敢回国。 黄遵宪了解这一情况后,便立即上报薛福成,要求予以解决。黄遵宪指出, 华侨大都是热爱祖国的,虽然居住海外多半,但是仍然保持中国人的风俗习 惯,国内 “筹赈、筹防”了,还常常捐献巨款。经过黄遵宪的一再力争,清 朝政府不得不颁布几条归侨的规定。在此之后,黄遵宪又创立“护照”制度, 颁发给华侨。                                  实践变法       《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成了一切爱国 者最响亮、最中心的口号。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爱国志士,发动 “公车上 书”,竭力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实行变法维新,改革政治。      列强接连进犯,亡国危险迫在眉睫。为拯救中华于危难之中,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实行改革,以求自强。作为一个驻外 使节,黄遵宪一方面亲身体验了人强我弱的不幸,另一方面也接受了一些时 代的进步思想,他深知应该变法。1895年秋,黄遵宪在上海与康有为相遇, jiāo谈之下,甚是投机,于是积极地投入这一政治活动之中。黄遵宪与梁启超 思想接近,一拍即合,在与梁的信中写道: “国中知君者无若我,知我者无 若君”;梁启超也曾说: “启超以弱龄得侍先生,惟道惟义,以诲以教,获 罪而后,jiāo亲相弃,亦惟先生咻噢振厉,拳拳恳恳,有同畴昔。”黄遵宪加 入了上海的维新组织“强学会”。此后,黄遵宪成为维新派中一员积极分子。      1896年初,北京的强学会及其宣传刊物 《中外纪闻)、《强学报》,在 朝廷中顽固派的压迫下遭到封闭,黄遵宪非常气愤,决心在上海另办一种报 刊,作为宣传阵地。他慷慨解囊,捐款1000元,作为开办费。邀请了20多 岁的有为青年梁启超担任主笔,并赠诗梁启超,写道: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