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一章 存在感非常低(求订阅)(第2/3页)  最佳影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影的角度去看,至少他认为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战争电影。

    如果让他自己评判,他觉得能划归到经典的行列中,虽然判断经典的标准更多基于爆米花影片。

    随后,诸多的嘉宾、媒体记者和影评界专家来到前排,与剧组进行简单的交流。

    马修自然不在交流的行列当中,基本都在旁观,甚至后面连试映新闻发布会都没有参加,演员只去了乔什-哈奈特和威廉-菲德内尔两个人,连约翰尼-李-米勒和奥兰多-布鲁姆都没有进入新闻厅。

    这与影片的风格有关系,看完影片之后,即便马修的专业水准算不上多高,却也能看得出来,演员和角色在《黑鹰坠落》中的存在感非常低。

    甚至在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摩加迪沙的大街小巷中,只能看到一个个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根本分不出谁是谁。

    虽然拍摄时雷德利-斯科特特意让道具师在对应的头盔上标注了角色的名字,但那一点也不比演员掩盖在硝烟和迷彩下的脸好认。

    “还好……”马修离开帕萨纳迪剧院的时候,还颇为感慨,“我最后那段特写镜头脸挺清晰。”

    但他隐隐感觉的到,这似乎没多大作用,雷德利-斯科特和杰瑞-布鲁克海默为影片确定的叙事风格,明显选择就事而不就人,也就是以相对完整的方式来表现事件的全过程,而不着眼于内部个别角色的塑造,虽然片中美军各个部队主体都有至少一位主要角色,比如他饰演的胡特中士,但这些角色的性格、背景并未被着重描述。

    确切点来说,这是部展现美军整体,而相对比较忽略个体的战争电影。

    或许是长期通过录像带观摩其他人的表演习惯了,马修看电影时,已经很难再像曾经那样,以纯粹的观众的眼光去看了,总是会不自觉的进行分析,即便他知道这些所谓的分析都流于表面。

    这也没办法,他的专业水平目前还非常有限。

    回到家里,马修第一时间更新了博客,写了一段关于《黑鹰坠落》的博文,又放上几张自己出演的胡特中士的角色海报,然后上传到了个人博客上。

    他的博客关注人数还没有过万,说起来宣传作用也比较有限,大部分过来关注的,也都是因为《蝎子王》。

    马修也不着急,知道现在还不是以后,这种网络社交媒体的粉丝需要慢慢积累,然后时间到了,就有可能来一次大爆发。

    随后的时间里,他先后参加了多场《黑鹰坠落》的媒体会、试映和点映,也接受过几个记者的采访,还登上了一些报纸,特别是饰演的胡特中士最后装深沉的特写,时不时就被媒体网站拿出来使用,也算是蹭到了不少热度。

    环球影业和《蝎子王》剧组也借此机会展开了一轮宣传攻势,频频将蝎子王的海报与胡特中士的图像联系在一起。

    马修在两个剧组间转来转去,倒也在媒体上混到了一些版面。

    另外一方面,他想去《魔戒》剧组蹭热度的想法没有实现,奥兰多-布鲁姆打电话过来,告知没有帮他拿到首映邀请。

    马修也不以为意,这种热度能蹭到最好,蹭不到就算了。

    相比之下,对于出演的《蝎子王》和《黑鹰坠落》,他关注的更多。

    《蝎子王》正在进行后期制作,据他了解,已经开始了后期剪辑,不过他不可能插手后期制作,别说是他了,连导演查克-拉塞尔都没有参与后期制作。

    《黑鹰坠落》则开始在洛杉矶五家影院当中点映,由于上映规模有限,上座率比较可观,比上座率更为亮眼的,则是影片的专业评价。

    无论是影评人,还是专业媒体,对《黑鹰坠落》的评价基本以正面为主。

    马修就在报刊杂志看到过大量的正面评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