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2章 王权高于教权下(第1/1页)  征服者威廉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诺曼征服”过程中,为在英国建立神圣的王权,威廉在忏悔者爱德华时候迫不及待地在1045年圣诞节让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在西敏寺为他按旧制涂油加冕。

    涂油加冕典礼将威廉从一个外来军事征服首领和尚有封臣身份的诺曼国王和威塞克斯公爵,转化成神圣合法的英格兰王国君主。

    从此,威廉就以神命的英王威廉一世的身份君临王国。

    此后,经过王权与教会的精心设计,国王的涂油加冕典礼渐趋完善,成为英王国的一项隆重的宗教--政治礼仪制度。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仪式才使贵族们的离心因素得以减轻。

    涂油加冕仪式以特有的神权政治的象征意义展示,国王是神命的一国之君,任何人都须服从其权威,否则就要受到国王从而也是上帝的惩罚。

    通过这一典礼,国王的封建宗主形象大为淡化,并可借托神意突破封建习惯的限制,进一步拓展其作为国家最高公共政治权威的君权,遏止封建离心因素的滋长。

    可以说,在教会神权政治文化传统的长期熏陶下,威廉的后继者们,英王作为神命的最高公共政治权威的形象,逐步在王国中牢固地树立起来,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同与广泛崇拜。

    就教会而言,为获得庇荫,它致力于神化和辅佐王权。

    但教会毕竟是一个以教皇为神权领袖、具有特定神权机构与制度的国际性宗教组织,它的神权政治的理想目标,乃是要建立一个既能庇荫教会、又不干预教务的神命王权。

    因此,它既支持王权又欲限制王权,意在摆脱王权对教权的束缚。

    罗马教廷神权的膨胀及其对英国政治的不断干预,成为此时英国教、俗权力矛盾的催化剂。eoquge

    显然,威廉并非仅仅注重扼制教会司法权,而是欲以此为契机,通过重大立法来毕其功于一役,从根本上消除教权日趋膨胀的严重态势。

    伍斯特主教因涉嫌参与贵族反叛而被威廉抓捕,送上王廷审判,但他声称自己是教士,只接受宗教法庭审处,并要求上诉到教廷,被威廉拒绝。

    威廉称:“我们并非以你主教的资格来审判你,而是以你占有封地这一条件来审判你”,这就是他审判伍斯特主教伍尔夫斯坦的依据。

    伍斯特主教严厉谴责这份文件侵犯教会权益,称其惩处犯罪教士等条款是违背教会法的“双重惩罚”。罗马教皇此时更推波助澜,声援伍斯特主教。

    为此,国王下令将伍斯特主教伍尔夫斯坦作为叛逆封臣审讯,伍斯特主教到王廷后竭力辩争,声称俗权无权审判主教,他只能让教皇以教会法律来审判。

    伍斯特主教鼓吹教权自主,触怒了威廉和他麾下的贵族们,不久后他就被义愤填膺的国王内府骑士擅自杀害,当他知道这则不幸的消息时已经为时已晚。

    伍斯特主教之死为教会赢得了崇高的道义形象,在英国乃至西欧都激起崇拜与颂扬这位“殉道者”的宗教情绪狂潮。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