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9章 灭鼠(第1/2页)  征服者威廉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曾经导致人口增长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低效的收割,和随时可能发生的饥荒。在威廉主导下,新的农作物的引进,风力资源和水力资源的开发,马轭和铧式犁等技术的应用,都大大刺激了农业的发展。

    诺曼王国新发行的货币的使用取代了原始的易货贸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镇的形成,人口也随之增长并聚集。

    但农业生产却跟不上人口增长,加上悬殊的贫富差距,使得这些年里各地的饥荒频仍,结果就是贫穷与饥饿包围着每一个拥挤肮脏的城镇。

    城里人每天和大黑老鼠生活在一起是司空见惯的事;不仅如此,在往来于城市的货船上人和老鼠也是近距离接触;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老鼠。这些黑鼠是瘟疫最易侵袭的对象,当它们死后,船上的人类就自然成了下一个侵袭目标。

    这样的情况不只是诺曼底出现,在富庶的佛兰德斯和安茹,这样的情况更加严重。这些地区本就十分繁华,贸易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人口也非常之多,再加上这些年诺曼王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之中导致了城市的拥挤和混乱不堪。

    然而这些城市大多是出于自治的状态,除了个别大城市被威廉派来的官员管理之外,大多数城市都还是由贵族、商人和士绅地主所组成的城市议会负责,他们没有像诺曼底公国的城市那样有着强大的执行力,面对黑死病的死亡之镰毫无抵抗能力。

    但至此为止,它的魔爪还未能捕获一位高级别的教士和贵族,这是因为这些人采取了当时针对瘟疫最为有效的战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当大批买不起交通工具的贫民被迫留在疫区等死之时,他们则乘坐着华丽的马车,来往于各个著名而洁净的温泉疗养地之间。唯一没有爆发大规模瘟疫的诺曼底公国就成了他们的理想地。

    诺曼底公国在威廉返回之后,就在他的主持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灭鼠行动。

    第三次大规模鼠疫在中国华南爆发后,巴斯德派遣助手--瑞士出生的法国殖民地医疗队成员亚历山大?耶尔辛(alexandre1943)到香港采集并分离瘟疫的病菌。耶尔辛抵达香港后,只被安排在病房外的走廊上工作,他带来的所有实验器材和实验动物都放在那里。

    初他不得参观停尸房,经过上下打点之后,他才被允许在停尸房逗留几分钟。这几分钟里,耶尔辛检查了一个刚刚死去的水手,他用无菌针挑破了尸体大腿内侧的肿块,提取了一些液体。然后,他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这个液体取样,并把它接种到带来的豚鼠身上,又把剩下的液体样本寄回巴黎巴斯德研究院。

    1894年6月24日,耶尔辛写信给巴斯德,汇报液体中的细菌为杆状菌,在革兰氏测试中呈阴性,他最后断言,“毫无疑问这就是导致瘟疫的微生物!”几天后,接种病菌的豚鼠都死了,耶尔辛在它们身上分离出了同样的细菌。耶尔辛始终好奇香港大街上、医院里和走廊里大量的死老鼠是从何而来,他在对这些死老鼠做同样的处理后发现它们身上的细菌和水手身上的细菌是一样的,由此他判断这个细菌同时可以感染人类和鼠类。

    大约这个时候,罗伯特?科赫也确信华南的瘟疫是由微生物造成的,于是他派遣了日本同事北里柴三郎(shibasaburo1931)和一大批助手和器材去调查这件事。北里柴三郎从一个水手的手指上提取了一个细菌样本,但观察后却发现它属于革兰氏阳性,而且柴三郎未能证明他的细菌能够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引发同样的疾病。命运也许对柴三郎开了个玩笑,致使他提取的病菌恰恰不是他要找的鼠疫菌。至此,导致鼠疫的革兰氏阴性杆状菌以它的发现者耶尔辛的名字所命名yersiniapestis。

    北里柴三郎,日本细菌学家。履历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