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2章 加冕二(第1/2页)  征服者威廉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加洛林王朝起源于今日法国中部的日耳曼民族之法兰克人部落,在当时混乱不安的时代,只要有能力就极有可能出头。

    丕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身有能力并得到军队的支持,于是推翻了部落中旧王,自行任命自己是新王。

    而就在此时罗马帝国的边境出现了外族人即伦巴底人的入侵,当时罗马教会的教皇就想出了一个彼此互利的点子:就是请丕平与罗马帝国的军队一同出兵攻打伦巴底人,若打胜仗则罗马教皇就会公开为丕平王进行加冕仪式,立他作王。

    没想到惊奇的事情发生了,丕平竟然打胜仗了,并且把所占领的伦巴底人的领土的一部份送给了罗马教皇,当作是一份大礼,其作用是:使其罗马城周围有一个安全且缓冲的保护,使敌人不容易入侵,这就是历史上的‘丕平献土’。

    所以之后欧洲的一些土王因着丕平的例子,开始了一个新的认知:只要王能获得罗马教皇的加冕,则就算当初是自立为王,此时也具有合法性了,同时也让百姓们可以信服、有实质的权柄来指挥所属的百姓和领土。

    这就是历代欧洲君主加冕的由来,特别是对威廉这样的自立为王的君主来说,他急需通过罗马教皇为他举行加冕仪式,以此来使自己的王位具有合法性,获得各国诸侯的承认,使贵族和百姓信服。

    威廉的加冕典礼中,需要用到的器物除了王冠之外,还有权杖、宝球和宝剑。

    权杖分为节杖和权棍。节杖是王权发出命令的象征,也提醒统治者正义的重要性,君主必须被授予这一物品以获得上天的王冠。在中世纪,权杖和王冠一道成为王室的两种主要象征物。

    公元848年,西法兰克国王大胆查理在奥尔良的祝圣是权杖作为一种加冕礼饰物第一次出现在记载中。在876年,当他加冕为皇帝不久后,查理使用了权杖和一根长棍作为象征物。

    权棍或权棒被认为来自牧羊人的棍或柄杖,象征国王统治具有田园式的一面。古埃及人和近东人民最先使用它作为王权的象征。罗马人运用的较晚,权棍代表地方行政官职。

    节仗和权棍太过繁琐了,在威廉的建议下,哈梅林主教将节仗和权棍合二为一,称为权杖,它由黄金制成,配有宝石和珍珠,顶端有十字架。

    宝球这一古代帝王象征物表明罗马遍布整个世界的统治,代表基督的权威(十字架)君临整个世界(球)。在公元4世纪,狄奥多西一世皇帝增添了一个十字架,因而赋予宝球以基督教意义。

    在西方,宝球作为纯粹的图像符号开始于11世纪,当时被教皇本笃八世提供给萨克森皇帝亨利二世的加冕礼(1014年)。但是,直至亨利六世的加冕礼才有切实的证据表明,宝球确实被用于皇帝的加冕礼。据说,亨利从教皇那里接受象征物受到很大质疑,因为接受宝球就表明,皇帝的世俗权力来自于教会,而非直接来自上帝。

    在英格兰,直到作为一种图像符号被引入数个世纪后,人们才将宝球作为一种实际的王权象征物加以使用。

    忏悔者爱德华的第一封印上使用了宝球图案,从而使其成为一种王家象征,当中描绘着忏悔者爱德华左手手持一个不带十字架的宝球。哈罗德追随爱德华的脚步:贝叶挂毯中展现出他威严地坐着,手拿一个带有十字架的宝球。征服者威廉被展现为拿着一个节杖宝球,这是一种专为英国君主所用的宝球形制(节杖宝球的明显特征是十字架插在宝球的杆状物上,而非直接插在球体上)。

    宝剑象征着君主的权威以及在战争中的领导角色,它被引入到加冕仪式中,可能是早期教会通常将异教习俗基督教化的一个例证。教会参与授予仪式是在823年加洛林皇帝洛塔尔的加冕礼上,当时洛塔尔佩戴着教皇授予的一把宝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