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1/4页)  大悬疑Ⅰ·藏玉琀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宝贝,胡诌几句,吹嘘两把。再精明点的卖主,会扯上点历史,扣上个某某国王、某某将军、某某王妃的名号,便能坐地起价。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察言观色,一能从买主表情上,分辨出他手里东西价值几何;二是让东西不离开自己的视线,免得买主偷梁换柱。尤其是贵重的东西,更盯得紧。而今天这位老人,鬼鬼祟祟地来了,看也不看猴渣一眼,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上句“祖传的”。

    不过,鬼街口的生意向来诡异,很多东西,都是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所谓“英雄不论出身,古董不问出处”。这是行里规矩,就连博物馆,也是按照这个潜规则,收购文物。猴渣此刻没心思多想,心里又急着辨工识玉,也就不再多问。

    猴渣盯着那块玉蝉,反复翻看,越看心中疑虑越多。但凡玩玉的人都知道,传世玉是一代代经手流传下来的,或是佩戴,或是珍藏,或是盘玩,一般都会保持原色。也有少数,会因年代久远,略微变暗。而猴渣面前这枚玉蝉,分明是块葬玉,土锈、土斑,土咬,深及表里,这是由于玉器随墓葬,长期受地下水土侵蚀渗染而成,玉器行家叫沁色。

    猴渣在那块玉蝉双目间吻部,找了半天,没发现穿绳的孔眼,可见这块玉,出土后并没有被人动过手。猴渣上手,摸了几下玉身,有蚀孔,但手感很好,不滞手。猴渣越摸,手越抖,心脏都快从嘴里跳出来了。他暗自嘀咕着:这块玉蝉,根本不是什么传世玉,而是“玉塞九窍”中,死人嘴里的东西蝉。

    第二章 鬼街魅影

    ,就是古代塞在死人嘴里的珠玉,作为真品,是不打孔眼的,即使有,也是后人打上的。

    最不得了的是,猴渣竟发现这块蝉,以血沁为主,铜沁次之,土沁和水银沁再次,古书有云:玉得五彩沁,胜得十万金。猴渣想到这儿,额头那疤瘌眼周围,立刻冒出一层冷汗。

    猴渣抬眼看着门口老人,心中不免诧异。这位年迈老人,怎么会有生坑里的东西,难道她会飞檐走壁,钻洞打墙?然而,关于蝉来历之类的问题,不管猴渣怎么试探提醒,那位老人则一律只说:“祖传的。”

    这是汉代葬玉蝉,绝不会错。可让猴渣吃不准的是,出土古玉,在生坑时,玉肌理的色沁很难看出,只有盘熟后,对着透玉灯,才能看清此玉受什么色沁,受几色沁。而这块蝉,却隐隐透着五彩沁。猴渣拿起蝉,放在鼻子跟前,闻了几下,如果真是在地下埋过多年,会有一股泥土的腥味,而经过强腐蚀xìng化学yào水浸泡的造假货,往往含有较刺鼻的气味,数年不去。而这块玉蝉,泥土腥味并不明显,也没yào味。

    猴渣原本就是做假沁的出身,之前,猴渣为了做出好的血沁,将玉烧热,直接戳进牲口体内,牲口惨叫而亡,玉被加热,本身受热膨胀,遇冷紧急收缩,出现细小裂纹,血液能够迅速进入,形成血沁,非常绚丽,几乎可以乱真。只有少数行家,才能从外表火烧裂纹、红丝纹理上辨认真伪。只是,这法子太过狠dú。

    玄光阁里摆放的“古玉”,大多数是用红色玉皮,冒充的血沁,俗称贼光。少部分是红光草染色,俗称老提油。有几块梅玉,是用高浓度乌梅水煮后,慢慢形成的水坑古。但这些招儿做出来的沁,玉质不古,色泽没有浓淡变化,也没有土斑土锈,只能蒙些新手来此烧钱。真正够年份的,猴渣没有,即使有,也不敢拿出来摆放。

    然而,让猴渣最担心的,并不是这只蝉的沁色成因,而是老人会开价多少。这蝉,虽然只有手指粗细,但绝对是件海价的行货,一旦老人绷出个天价来,那蝉就会与他失之jiāo臂。就在猴渣忧虑万分之时,老人敲了几下门,轻声说道:“时间不早了,您要是想留下,就赶紧给个价。家里路远,天亮前,我得赶回去。”

    猴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