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5 章(第2/4页)  西域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惠和赵东来在乾隆的指引下,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只见皇帝刚刚写好的几幅条陈,还透着浓浓的墨香。一幅是写额敏和卓的,内容是:

    “吐鲁番族,早年归正,命赞军务。以识回xìng,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心匪石,不可转移。”

    还有一幅是写乌什伯克霍集斯的,内容是:

    “奉元戎檄,擒达瓦齐。后稍观望,旋迎我师,同大军进,被围黑水。回部望族,居之京邸。”

    刚刚写完的一幅是赞库车阿奇木伯克鄂对的,内容是:

    “平伊犁时,归顺勤王。回部杰出,其心允良。往谕和阗,被围三月,共噶布舒,全守卓越。”

    这些《御制赞》成为历史对于功臣们的永久记忆。

    兆惠将军看到皇帝对于鄂对伯克的这幅题词,心中甚为感动,忍不住说起达吾提的先人鄂对伯克的妻子热依姆的种种壮举。一个女人无辜坐了一年多牢,又连续失去三个孩子,而且是当着自己的面,被人活活残害,内心的伤痛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

    乾隆君臣话人心(3)

    话匣子一打开,赵东来也被触动了,他就把库车街头热依姆的生死一幕,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被霍集占的侍卫打马拖在地上的场面,经赵东来绘声绘色地一描述,让乾隆站起身又坐下,坐下去又起身,激愤的脸涨得通红。

    这些生动的故事,是无法从冷冰冰的奏章里面感受到的。乾隆良久没有说话,好长时间,君臣三人面对面坐着,谁也不说一句话。最后还是乾隆打破了寂静,他语调深沉,缓缓地说:“看来,回部女子,果然不凡……”

    官玉私采(1)

    图尔都的妹妹霍卓氏正式入宫,已经27岁。她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香妃。她的美艳以及周身的肌肤散发出奇异香气等等传说,已经无法考证,但乾隆皇帝对她的百般恩宠,却可以感受得到。就在正大光明殿举办盛宴的那一年,乾隆已经将霍卓氏一家正式安置在北京居住。她的五叔额色伊和哥哥图尔都,分别被封为辅国公,授予扎萨克一等台吉,自然也列入了统一新疆功臣榜的五十名之内。

    不久后,乾隆即与霍卓氏一见如故,立刻将这位“不凡”的回部女子封为贵人,两年后又升其为容嫔。幸运的霍卓氏从此一步登天,35岁因其“端正谨勤,谦虚柔顺”而被册封为容妃。此后的几十年,乾隆皇帝游泰山、巡江南,走到哪里都与容妃形影不离。霍卓氏的故事,作为一道绚丽的风景,给战后的南疆增添了新的美谈。

    热依姆也是南疆的一道风景,人们称颂着她的种种传奇。特别在维族女子中间,更是传得神乎其神。就像当年母亲跟热依姆讲述帕合兰朵夫人的故事那样,今天又有许多维吾尔族母亲,在向她们的女儿讲述鄂对伯克夫人热依姆的故事。战后数十年间,热依姆在南疆父老乡亲的讲述中,由青年进入了中年、老年,渐渐长出了额纹与白发。她珍惜着新的岁月,也享受着和平的日子,恬静地做着丈夫的妻子和儿子的母亲,还有库车城外那几堆枯骨的守灵人。

    春天去了,秋天来了,热依姆又要从库车动身,去往叶尔羌丈夫那里住些日子了。她这一趟的叶尔羌之行,是要和丈夫好好商量一下儿子的婚事。鄂斯满已经年满18岁,到了谈论婚娶的年龄了,而在阿奇木伯克任上的鄂对,却对此事一向无动于衷。这让身为母亲的热依姆多少有点怨气。

    实在说,鄂对眼下实在没法分神替儿子cāo这份心。战事刚刚结束,人丁稀少的叶尔羌,又遇到一个大旱年景,庄稼没有收成,牧场不见草势,牲口繁殖不起来,当年的冬天又饿死了好多人!叶尔羌城南,大小和卓叛军曾经围困清军的地方,几乎天天可以看到送葬的队伍。这一切让阿奇木伯克鄂对心里很不是滋味。

    接下来,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