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3 章(第1/4页)  金秋烈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跑去采摘树上的野果子;有的人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咬着耳朵瞎嘀咕。

    有的班长和军官管教士兵,士兵不听,就动起拳头。这时的士兵也火气不小,举手回打,路边出现了官兵扭打在一起的情景。

    这一切,máo zé dōng都看在眼里。部队里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情绪,使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

    自从芦溪遭到朱培德部特务营和保安团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部队受到重大损失后,部队便始终被一种失败主义的悲观情绪所笼罩。虽然在9月26日部队取得攻打莲花县城的胜利,这种悲观主义情绪有所减弱,但并未因此烟消云散,而是继续笼罩着部队。

    此时带队的最高军事领导余洒度,更是牢骚满腹。从莲花出发向永新前进,走了一天后准备宿营,因为天色还不黑,máo zé dōng提议再走10里然后宿营。余洒度私下十分不满地嘟囔道:“我当什么师长,连10里路的指挥权都没有了。”

    此人到了这个时候,还保持着北伐时军官那种“五皮主义”的外貌一一皮靴、皮包、皮绑腿、皮腰带、皮马鞭,一副旧军官的派头不改。

    这支起义部队的成员,大都是武昌国府警卫团的官兵,其中多数是各地工农运动中的骨干分子,他们当中还有许多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蒋介石、汪精卫疯狂屠杀革命群众后,他们都怀着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脱离了家庭,参加了革命队伍。到部队后,经受艰苦战斗环境的考验,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斗志更坚定了,成为革命军队的骨干力量,这是部队的主流。但在部队中也有那么一些人,特别是旧军官出身的人,则是抱着当官拿薪水的雇佣观念而来,在战斗失利和环境艰苦时自然出现悲观动摇。有些军官还存有随意打骂、侮辱士兵的军阀主义恶劣作风,严重影响官兵的团结。另外士兵中也有一些人是在革命高潮中来的投机分子,还有些是为了挣一个月10块银元的兵饷,抱着当兵吃粮的观念而来。此时发不了饷,吃了上顿没下顿,自然情绪低落,时常有人开小差。

    经过几次激战后,部队的人员qiāng支结构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编制仍继续保持着起义前的状况,所以便出现了官多兵少、qiāng多人少的情况。很显然,这样的组织结构,不利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面对这些情况,máo zé dōng一直在思索,怎么办?怎样建设这支军队?建设什么样的军队?

    “砰!”忽然,前面响起了qiāng声。

    “哪里打qiāng?”máo zé dōng赶忙问道。

    过了一会儿,只见营长张子清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向máo zé dōng报告:“又有8个人开了小差,我已派人去追。刚才那一qiāng估计是追赶的战士打的,吓吓逃兵。”

    第十二章 碧血罗霄(9)

    máo zé dōng异常严峻地说道:“不要追!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不要开qiāng吓他们。”停了一会,máo zé dōng又说,“我不相信都会走光,总还会有要继续革命的。有句俗话说得好:‘宁要鲜桃一个,不要烂桃一筐。’革命也是这样,部队光人多不行,还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是东摇西摆的,留下来也没用。”

    张子清听了máo zé dōng的话,低下头想了一会儿又说:“道理是这样,可目前队伍老是这种状况,倒是有点叫人心焦。”

    士兵大量逃亡,在当时真成了头等严重的问题。

    不光是当兵的跑,军官中也有不少人动摇乃至逃跑。当时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些人在一连串的挫折和危险艰苦的斗争面前,已经开始惊慌失措,灰心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