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1 章(第1/4页)  金秋烈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统治中心,如果没有充分的军事力量配合和支持,城市bào dòng是难以取胜的。因此,长沙城内bào dòng必须与前方的军队配合,待起义军能够逼进长沙时方能实行。

    待到jiāo通员将密封的信件取走,máo zé dōng仿佛舒了一口气。他走出房门,站在台阶上,眯起眼睛朝远方眺望着什么。这时太阳升起两竿子高了,透过门前的树的缝隙shè过来,máo zé dōng揉了揉眼睛,伸展了一下腰腿,将一支烟点燃。

    第六章 张家坊脱险(6)

    他在安源的这几天活动,是湘赣边秋收起义从酝酿、发动转入实施的关键,也是他独当一面地主持和领导中国共产党军事斗争的起点。可以说,正是在安源,máo zé dōng破天荒地第一次出台导演一场中国革命威武雄壮的活剧。从此,这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文人máo zé dōng开始带兵打仗。虽然初期难免会遭遇到挫折,成为一个成熟的统帅还要走很长的实践和认识之路,然而,从这时起,他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五、

    在安源进行了军事部署后,máo zé dōng即命令各路分头进行准备。醴陵、萍乡的同志连夜赶回本县、本区、本乡,为迎接起义发动群众,布置工作。同时,他还命令jiāo通员先行到修水、铜鼓通知苏先骏部并转告余洒度,要他们作好bào dòng准备。并告之9月9日举事后,会攻长沙。

    第二天的9月5日,máo zé dōng和安源行动委员会分别致信中共湖南省委,报告安源军事会议结论,省委当日开会批准了安源军事会议的决策。

    但是,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想再掀起革命热潮的风起云涌,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当时安源煤矿召开了党员和工人骨干会议,动员和布置武装起义,起来响应的普通群众并不是很多。不过在此困难环境下,仍有一些先进的工人群众被动员起来,报名参加秋收起义,特别是其中有400多名共青团员。这些无家室拖累的青年,往往是最为无所畏惧的。

    此刻,在工人俱乐部大厅里,地上铺满了准备在起义时张贴的大标语。参加起义的工人们紧张地准备着qiāng支、弹yào、zhàyào包、铁镐、长矛和大刀等杀敌武器。有人还编了一首歌谣:“干革命,心要强,没有洋qiāng扛土qiāng。梭镖矛子好武器,锄头扁担当刀qiāng。军队武器抓到手,幸福日子万年长。”

    安源煤矿的工人中,有许多使用zhàyào的能手,他们正在日夜赶制一种名叫“洋头”的手榴弹。它是用布把zhàyào和铁屑捆包成一个圆球,上边拖着一根导火索,样子很像当地群众食用的头菜,因此大家叫它洋头。这种武器曾在和地主武装的作战中大显威风,打得敌人叫苦连天。说是:“洋头打死人,棺材装尸装不赢。” 起义前夕,部队举行了庄严的授旗仪式,当战士们接过画着镰刀斧头和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时,都宣誓要坚定地跟着党走,听党指挥。

    此时在湘赣边境的山沟里和密林中,前一段为躲避guó mín dǎng军队和挨户团捕杀而隐藏到那里的人们,兴奋地传播和议论着向往已久的党的决定,只等起义bào发,立即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特别是在“马日事变”后被迫离开湖南撤往江西边界的那近两千名浏阳、平江农军,此刻又燃起了打回家乡,向土豪劣绅复仇的希望之火。

    留在平江和浏阳的一些农运骨干,也不断派代表到湘赣边界的农军和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驻地去探望。用红纸包了猪ròu慰问官兵,要求他们打回平江、浏阳去,支援农民bào dòng。

    于是,当地又有一些传闻:共产党又回来了,农民协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