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3/4页)  金秋烈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了安全起见,máo zé dōng将一家老小送回了板仓。

    其实当母亲问起润之会不会在板仓住下来时,杨开慧没有对母亲说出实情。máo zé dōng常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实际上也是在暗示杨开慧,他们所从事的事业随时都有牺牲生命的可能。希望开慧能够理解。聪慧大义的杨开慧何尝不懂得máo zé dōng的心思呢?但她不愿意让年老体弱的母亲担惊受怕。máo zé dōng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其实杨夫人一概不知。

    第一章 板仓送别(4)

    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就出生在这里。她想,当年母年生下自己的时候,也许正是自己现在的厢房。学识渊博的父亲给女儿取名开慧,号霞,字云锦。杨开慧想,父亲为什么给自己叫霞,叫云,莫非要让自己像天上的云和霞那们飘拂?母亲向振熙,是一位勤劳朴实的fù女。哥哥杨开智只比自己大两岁,在开慧不满三岁的时候,父亲怀着济世救民的抱负,远涉重阳,出国留学去了,杨开慧在妈妈的扶养下度过了温暖的童年。

    杨开慧七岁的时候,父亲从国外来信,一再嘱咐妈妈,要让开慧上学读书。当年板仓冲的女孩子还没有过上学读书的,杨开慧开了风气之先。她家对门的杨公庙,正是一所初级小学。学校破例为杨开慧等七个女孩子单开了一个班。她在这所小学读完三个学期,就转到了长沙县的衡粹女校。校长曾留学国外,思想进步,有时给学生讲日本的明治维新,讲法国的工业革命,还讲广州起义黄花冈七十二烈士。讲辛亥革命和孙中山,讲谭嗣同血洒京城,给学生们灌输初步的革命思想。后因该校迁至长沙城,杨开慧又转到麻林桥附近的县立第一女子高小,一直读到毕业。

    杨开慧12岁那年,杨昌济从国外归来,受聘于湖南省第一师范任教员,全家从板仓搬到长沙城里。在离一师不远的天鹅塘住了下来天鹅,也是飞上天空的鸟,和云霞一样父亲在家门口钉了一块铜牌,镌刻着“板仓杨”三个隶书字。“板仓杨”,当时年幼的杨开慧盯着那三个字发了好一会儿呆,父亲将这板仓两个字写在门口,就等于将故园板仓搬到了这里吗?

    板仓杨寓从此也成了父亲的学生们常来的地方。

    杨开慧娴淑端庄,聪敏好学。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书自学。当máo zé dōng、蔡和森、陈昌等来家向父亲请教时,她总是搬一张小凳子坐在旁边,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探讨历史兴衰,救国救民的道理……渐渐熟悉以后,杨开慧还参加了máo zé dōng组织的登山和郊游活动。máo zé dōng和他的同学们,像对待小妹妹一样呵护着她。

    后来,因父亲接受了北京大学担任lún理学教授之聘,17岁的杨开慧随全家迁居到了北京。住在地安门豆腐池九号,门口依然挂着一块写着“板仓杨”的铜牌。杨昌济因身患重病,曾在家调养并数次住院治疗。在此期间,无论老人在家调养还是住院接受治疗,杨开慧都一直陪伴在父亲身旁,侍奉汤yào,并给父亲读书读报。不仅有每一期新出的《新青年》杂志,还有《红楼梦》和《玩偶之家》这些中外名著。杨昌济曾对友人感叹道;“吾有这样一个女儿,真乃人生之大幸也。这乃上苍恩赐于吾啊!”

    1918年,máo zé dōng第一次来到北京,先去豆腐池的板仓杨寓看望杨昌济先生,并在杨家住了好几天。杨先生和杨师母见到máo zé dōng十分欣喜,并且帮助他妥善地安排好在京的生活。正值豆蔻年华的杨开慧,与认识多年的máo zé dōng再次相遇。当她望着这位当年像大哥哥一样关照着自己的máo zé dōng,这时心中却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