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2/4页)  民国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看官!这第十二协军队,究系何人统辖?原来就是吴禄贞部下的军队,协统叫作周符麟,与禄贞含有宿嫌,禄贞本奏请黜周,公牍上陈,偏遭部驳,周仍虚与委蛇,至是竟遣旗兵刺死禄贞。或谓:"由清军谘使良弼,遗周二万金,令他把禄贞刺死,免滋后患。"或谓:"为袁钦差所忌,恐他先入京师,独cāo胜算,转令自己反落人后,无从做一番事业,所以密嗾周符麟,除去一个好敌手。"后人编著《民国春秋》,尝于辛亥年九月十六日,大书特书道:"袁世凯使人暗杀吴禄贞于石家庄。"《民国春秋》曾载入《大同报》。小子也不暇深考。但有一诗吊吴军统云:

    拚将铁血造中原,勇士何妨竟丧元?

    但若暴徒非虏使,石家庄上太含冤。

    吴军统已死,袁钦差即启程北上,京内的王公大臣,都额手称庆,差不多似救命王到来。yù知后事,试看下回。

    冯、段二人,是项城心腹,故本书开始,即将二人特别提出。微冯、段,项城固无自逞志也。若与黎都督议和,项城不过暂时敷衍,并非当时要着,但黎督复书,实已如见项城肺腑,推项城之意,亦必谓黄陂实获我心,特未尝明言耳。刘书毫无精采,不过与黎书互有关系,故特附录,明眼人自能知之。至吴禄贞之被刺,是否由项城主使,至今尚无实证,惟《大同报》所载之《民国春秋》,已归咎袁氏,想彼或有所见,并非曲意深文。吴谋若行,则北京早下,清帝亦早逊位,何待项城上台,今日之民国,或较为振刷,亦未可知,是著书人之特载吴禄贞,固具有微意,不第补前著《清史演义》之阙已也。

    上一回目 录下一回

    □ 作者:蔡东藩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

    却说京内官民,闻袁钦差到京,欢跃得什么相似,多半到车站欢迎。袁钦差徐步下车,乘舆入正阳门,当由老庆老徐等,极诚迎接,寒暄数语,即偕至摄政王私邸,摄政王载沣,也只好蠲除宿嫌,殷勤款待。请他来实行革命,安得不格外殷勤?老袁确是深沈,并没有甚么怨色,但只一味谦逊,说了许多才薄难胜等语。语带双敲。急得摄政王冷汗直流,几yù跪将下去,求他出力。老庆老徐等,又从旁怂恿,袁乃直任不辞,即日进谒隆裕后,也奉了诚诚恳恳的面谕,托他斡旋。袁始就内阁总理的职任,动手组织内阁,选用梁敦彦、赵秉钧、严修、唐景崇、王士珍、萨镇冰、沈家本、张謇、唐绍怡、达寿等,分任阁员,并简放各省宣慰使,拣出几个老成重望,要他充选。看官!你想当四面楚歌的时代,哪个肯来冒险冲锋,担此重任?除在京几个人员无法推诿外,简直是有官无人。而且海军舰队,及长江水师,又陆续归附民军,听他调用,那时大河南北,只有直隶、河南两省,还算是没有变动。大江南北,四川又继起独立,完全为民军所有。只南京总督张人骏,将军铁良,提督张勋,尚服从清命,孤守危城。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又组织联军,进攻南京。上海都督陈其美,且号召兵民,一面援应江、浙联军,一面组合男女军事团,倡义援鄂。枕戈待旦,健男儿有志复仇,市鞍从军,弱女子亦思偕作。彼谈兵,此驰檄,一片噪声,遥达北京,已吓得满奴倒躲,虏气不扬。语有分寸,阅者自知。袁总理迭接警耗,前称袁钦差,此称袁总理,虽是就官言官,寓意却也不浅。默想民军方面,嚣张得很,若非稍加惩创,民军目中,还瞧得起我么?我要大大的做番事业,必须北制满人,南制民军,双方归我掌握,才能任我所为。隐揣老袁心理,确中肯綮。计画既定,便与老庆商议,令他索取内帑,把慈禧太后遗下的私积,向隆裕后逼出,隆裕后无法可施,落了无数泪珠儿,方将内帑jiāo给出来,袁总理立饬干员,运银至鄂,奖励冯国璋军,并函饬国璋力攻汉阳。国璋得了袁总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