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45 戴面具的民族(第1/2页)  腓特烈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财政司长装疯,令收过贿款的公职人员人人自危。后来艾莲娜雷厉风行地给巨贪执行死刑,稍微平息了公愤,也稳定了人心,财政司剩下的人纷纷暗想法不责众,小鱼小虾还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只有财政次长清楚,艾莲娜似乎早就磨刀霍霍向首相了。因为首相装疯都没逃掉制裁,艾莲娜电光火石之间掏出了无数铁证,让首相的罪名稳如泰山。直到首相的脑袋滚下断头台,群众都坚定不移地认为,这场金融危机是首相的贪污引起的,和铁面无私的女皇没有半毛钱关系。

    财政次长亲眼观摩了行刑现场,他扪心自问,女皇居然在一夜之间,能够变魔术似的掏出那么多证据,可见她对首相的劣迹,早就了如指掌;她像豢养牲畜,只是在挑时机宰杀罢了。

    财政次长回想起财政司长入主内阁c拜为首相时的风光显赫。

    那时多么不可一世,突然变成替罪羔羊,原来首相早就兴高采烈地走向森罗地狱,却愚蠢到毫无觉察。财政次长冷眼旁观,看清这一切,汗毛倒竖地体会到了女皇的手腕,根本不敢接财政司这个黑锅,宁可断腿告假。

    这让一些聪明人害怕起艾莲娜来。因为她重用首相时和颜悦色,监斩首相时不动声色,旁人根本无法从面部表情来揣摩女皇的内心世界,从此战战兢兢地沐浴在女皇的光辉中,乞求这恩眷不会变成屠刀。

    贪污犯死了,女皇震慑四方,银行变本加厉,民资哀嚎一片,治安逐步崩坏。只剩首相位置悬而未决,只剩腓特烈为了拯救民资而出台的无息贷款门庭若市。

    门德尔松银行资产有限,能贷出的款项寥寥可数;可是这雪中送炭的仗义之举,宛如黑暗中明灭闪耀的灯塔光辉,令绝望的民族资产阶级竞相追逐,就算争取不到这笔贷款,就算最后还是被央行贱价买走了祖产,嚎啕痛哭的破产者们的心里,也冷藏了一份对央行的执着仇恨,也培育了一朵感激腓特烈的温暖火苗。

    这一次资产血洗,虽然令央行赚得天翻地覆,却令无数民族资本濒临破产c含泪卖掉了祖宗产业。这些善于经商的破产者思路非常清楚,他们恼怒地聚集在一起,声讨一切境外资本。

    “向索罗斯银行宣战!”

    “米兰兄弟银行必须为灾难负责!”

    “伤痕累累的德意志必将崛起!”

    “被境外资本掠夺的铁和血,必将用铁和血来追回!”

    无数激昂愤慨的条幅,热烈地张挂在街头巷尾的建筑上。

    曾经置身事外的民族资本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无产阶级的阵营中来。因为讲道理,他们被央行嚼得像吐掉的甘蔗渣,差不多也是无产者了。

    在寒冷的金融长冬里,他们被迫燃起了熊熊烈烈的爱国主义火苗,把希望全寄托在民族团结上。因为急切需要坚定信仰来取暖,他们也成为了腓特烈的第一批坚定支持者。

    腓特烈是否愿意坐视民族受伤,没有史料可以证明。但是根据结果推论,和央行一样,腓特烈是本次金融灾害的最大受益人。央行暴赚不义之财,腓特烈广聚天下人心。

    光明是人类的信仰,伤痛却是人类的基石。民族受伤才会凝聚,睡狮受伤才会惊醒。这一条箴言,从因果律上证明了腓特烈的远见。

    而腓特烈究竟是不近人情的铁面阴谋家,还是巧合成就的时势大领袖,这个微妙的问题,在“态度正确”禁令解锁后,迎来了百家争鸣的大争论,无数出版物各执一端,吵得挠破脸。史学家只能在一个方面达成共识:腓特烈是个戴面具的人。

    而他造就了一个戴面具的民族。那张面具果敢,冷漠,像精密机器一样克制着感情,却燃烧着坚忍不拔的民族意志,喷薄着勇往直前的爱国勇气,厉行着机械一样的细致节约。

    “一个腓特烈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