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雁门关,广武城(第1/3页)  三国之巅峰召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雁门关,广武城

    骑上雪龙驹的秦温很快就纵贯了大半个并州,全速赶到了雁门郡,不过秦昊并没有前往郡治所阴管,而是直接去了离雁门关最近的广武。

    雁门郡下辖14县,分别为阴馆c马邑c埒县c楼烦c广武c原平c卤城c汪陶c繁畤c剧阳c崞县c武州c平城c强阳等14县,位于并州东北部,北接辽阔草原,南靠太原,东依冀州代郡,西揽定襄,地势群山环绕,易守难攻,且郡内拥有抵御北方异族最坚固的雄关,雁门关!

    雁门关东临隆岭c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又名雁门塞c西隆关。其位置坐落于光武咽喉要道上,走出广武城,沿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椅山而建,峰峦叠蟑c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c阳方口c东隆口c西烃口c匕楼口c大石口c石口c马兰口c茹越口c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其地势十分险要,为兵家必挣之地,同样也是北方异族南下的必经之所。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常驻雁门,凭借关城之险,慎重防守,击败匈奴数十万人马;汉朝名将李广c卫青c霍去病曾经率兵和匈奴在此廖战,大获全胜,威震塞外;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秦昊之父秦温自四年前担任雁门太守之后行仁政,开商路,招流民,内治污吏,外抗匈奴。

    经四年大力发展,雁门大治,政通人和,路不拾遗,如今在人口方面已超过太原,成为并州第一人口大郡,目前拥有人口四十万,守军四万。

    雁门郡的这四年的变化虽大,但发展却极为坎坷,秦温上任这四年间,两年都在打仗,可谓战火不断,至于原因?则是太守秦温上任后做了一件挑战匈奴异族底线之事,那就是重建雁门关。

    雁门关乃是抵御北方异族之门户,对于整个大汉北疆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桓帝时期,由于守将无能,雁门关曾被匈奴单于栾提羌渠,领军攻破然后被焚毁,之后就一直处于荒废状态,一直没有重建。

    汉室不是没有想过重建雁门关巩固北疆,可是汉室一修雁门关,匈奴必定领兵南下打草谷,失去雁门天堑的汉军根本是无法抵御匈奴铁骑,还没建好就又被破坏,再加上朝中妥协派的软弱,汉匈双方达最终乃暗中达成了一个潜规则,那就是汉室不再重修雁门关,而匈奴只在并州北部和中部活动。

    这个默契一直持续了近二十年,直至秦温重修雁门关后,这个平衡才被打破。

    雁门关天堑一旦重立,有了雄关的阻隔,匈奴将再也不能肆意南下劫掠,并州再也不是匈奴的后花园,并州百姓也将会过上平静的生活。

    不过秦温此举虽众望所归,但却是在挑战匈奴的底线,匈奴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秦温江雁门关重新建好,战争将不可避免。

    成功则名垂千古,失败也遗臭万年,幸运的是秦温成功了。

    面对首次来犯的一万五千铁骑时,秦温手中只有两万老弱郡兵,不过秦温却没有放弃,先是示敌以弱,连续诈败三阵,后于险要之地东隆口设伏,一战全歼一万五千来犯之敌,趁着匈奴再犯之兵还没有赶来的这一个月的时间内,秦温集中全郡人际物力财力,争分夺秒的抢修雁门关。

    在这一个月中雁门二十万军民全都上下一心,无论男女老幼皆裸袖挑担,他们知道当匈奴再次回归时,那可就不只一万五千了,而是十万,到时若是没有雄关守护,等待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