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0章 第五部 海盗传奇 1、殷地安(第2/3页)  唐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共济社商团有了栖身之地,经过大家共同商讨,将其命名为建业村,一者是因为大家都十分怀念家乡南京,二来表示此地虎踞龙蟠c地势险要,大有一番建功立业的决心与寓意。

    在建业村后的高岗上,左边是为月空长老兴建的普渡寺,有宣化四海c普度众生之意,右边是为玄德真人建造的玉虚宫,吴襄在山脚下开办了一家“应天书院”,由那些金陵来的儒生们充当先生,在此传授四书五经,编撰经史子集以流传后世。

    丝绸织坊建在了村外,汤景协助沈琦经营本地的生意,何氏夫人和罗阿敏带领数百名女工负责生产,数百名工匠们开设了烧窑c制陶c打造木器c打铁c炼制银器等手工作坊,建业村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然,也经常招致窃贼的光顾。

    吴襄出任应天书院的山长,首先把工匠们召集起来,给他们讲授诗书礼仪。儒生们身穿光滑细腻的丝绸,手持玲珑剔透的瓷器,喝着沁人心脾的香茗,招致了门多萨神父的好奇之心,尽管他一个字也听不懂,但仍然带着仆人坚持每天到书院来听课,对于来自东方的优雅仪式更是流连忘返。

    门多萨神父的仆人是个本地的印第安人,有着令人震惊的语言天赋,像三字经c百家姓这样的简单文字,他是一学就会,不久,神父也能开始念“人之初c性本善”了。

    尽管阿卡普尔科的气候非常宜人,转眼到了仲夏的雨季,负责海外寻宝的田有才可不想在这“蛮夷之地”住一辈子,这好几个月来,他曾多次找过老船长白海山和沈琦商量,想尽快展开寻宝行动,沈琦有心帮忙,但每次都被白海山给一口拒绝了。

    白海山发现本地有很多农作物的产量很高,劝沈琦派人到乡下去收购,准备把这些高产的玉米c番薯c土豆c花生等物种引入国内,必将能解决东南沿海人多地少之苦。

    朝廷派给田有才的这三百名士兵,基本上全是贫苦家庭出身,但凡有一丝办法,谁也不想到海上去送死,很难得的是,他们全都跟随商船到了新大陆,有人开始在织坊女工中找对象,准备在此地成家立业,有人跟着白海山等人忙于农作物的收购,准备在秋季装船运回国,整个建业村无人对海上寻宝有任何响应,让这位有家难回的朝廷四品大员颇为无奈,闲来无事,不是在刘谦家里喝酒消愁,就是到普渡寺和太虚宫找两位长老聊天,把自己的苦闷发泄出来。

    在门多萨神父的劝说下,吴襄准备在书院开设一门算术,想请账房先生出身的刘谦帮忙,这一日,他带着神父和他的仆人刚踏进刘家的院门,正好和田有才迎了个照面。

    进士出身的田有才十分鄙视吴襄,开口问道:“吴公子,你这书院的名字取得不错!只是不知公子以前可曾在应天书院读过书?”

    “巡海按察使大人见笑了,俺吴某虽然没有考取过功名,却在应天府大大小小的数十家书院中都留下过墨迹。”吴襄认真地答道。

    田有才听罢放声大笑,笑得弯下腰来快踹不过气了,口中喊道:“吴公子啊c吴公子,难道说你连八大书院都没有听说过吗?”

    吴襄顿时一愣,他只听说过四大书院,分别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至于还有哪四大,他确实不知道了。

    田有才突然绷起了脸,矜持地讲道:“古之八大书院分别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和徂徕书院。其中应天书院为之首,只不过这应天乃是指宋之应天,非金陵也!应天书院在今日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也被称之为睢阳书院,本官进京赶考的时候,曾在这座南湖之畔的书院中,得恩师万先生的指点,才得以高中三甲进士。”

    “在下学识浅薄c孤陋寡闻,看来这书院的山长做不得了,请你田大人来当吧,以免在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