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7 章(第2/4页)  本店招牌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为事到如今,尘埃落定,什么都改变不了。

    我发觉这里存在逻辑解释不通的地方,接近神秘主义。当然,这一观点会引来时髦的驱魔人或拿着水晶球唬人的半吊子的耻笑,而那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及社会工作者会用独特的专业术语告诉你,他们相信有办法控制决定时间、地点、事件每个人必然面对的那一天的背后力量。但他们都错了。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也都是事后才明白。

    具体到这起案子“案子”这个词用在这里十分恰当是关于一个我三十五年未见的男人被谋杀了。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一九三二年夏日里的某一天确切地说,是一九三二年夏日里的某一天傍晚,在布鲁克林的大街上。那天之后我们便各奔东西,从此没再见过面。

    那时我们都才十二岁,我会清晰地记得那个日子,是因为第二天我们全家就搬去曼哈顿了。那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可怕的是,日后我仍清楚地记得道别时的场景,以及最后说的话。现在我明白了,那一天正是那个男孩的“命运日”。生死之际,正如人们常说的尽管那枚要命的子弹三十五年后才bàozhà。

    我是从报纸的头版头条得知这起谋杀案的,当时我妻子正一边看那份报纸一边吃早餐。她举着报纸,尽管有部分折叠,但没遮住头版刊登的恶心照片,我看见了,一个男人倒在车内驾驶座上,满脸鲜血,双目圆睁,嘴巴微张,保留着与恐怖暴虐的死亡相抗争时的样子。

    这幅照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耸人听闻的标题球拍店老板遭qiāng击身亡也一样。实际上,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吃吐司喝咖啡的时候是不是该看些更让人开心的。

    接着,我的视线被图片下方的说明文字吸引,惊讶得差点儿把咖啡杯扔了。报道称,死者名叫伊格内斯?科瓦奇,布鲁克林区一家球拍店的老板,昨晚……

    我从妻子手中抢过报纸,贴近研究那张照片,妻子惊恐地看着我。不会有错的。尽管我上次见到伊格内斯?科瓦奇还是小时候,尽管照片里的他变成了一团血ròu模糊的死人,但毫无疑问就是他。而最可怕的部分是,看上去他旁边的坐椅上似乎放着一袋高尔夫球杆,这些高尔夫球杆将我的记忆带回到曾经。

    妻子的声音又将我唤回现实。“哦,”她温柔地抗议道,“我正看一篇有关沃尔特?温切尔②的报道,看到一半呢……”

    我把报纸还给她。“抱歉,看到这张照片让我大受打击。我认识他。”

    她的双眼因为感兴趣而亮了起来,发现自己身处哪怕只是间接关系某件丑闻的中心。“真的吗?什么时候的事?”

    “哦,在我们一家还住在布鲁克林的时候。我们是一起长大的孩子。他曾是我最好的朋友。”

    妻子又习惯xìng地挖苦道:“真不得了啊,我不知道你小时候还和问题儿童混在一起。”

    “他不是什么问题儿童。事实上”

    “别这么较真嘛。”她不在意地冲我温柔一笑,又回到有关沃尔特?温切尔的报道上去了,很明显,那篇报道比我说的话更新鲜刺激。“不管怎样,”她说,“我不会太在意那件事的,亲爱的,毕竟已经过去好多年了。”

    确实过去好多年了。那是可以在大马路上踢球的时代;一九三二年,布鲁克林的郊区很少能看到汽车。而贝斯海滩,我们居住的地方,更是郊区中的郊区。对面是格雷夫森德湾,乘电车往东几分钟就是科尼岛,要去戴克高地及其高尔夫球场更是只要往西步行几分钟就到了,这几处之间都隔着还没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的荒芜草甸。

    因此,正如我所说,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大街上踢球,丝毫不用害怕汽车。黄昏降临时,你可以看着街两边的煤油灯依次点亮,或者躲在位于第八大道的消防站后面,运气好的话,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