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0章 宫中闲话(第2/3页)  回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思,倒是难为他了。既然工艺改进是好事,朕自然要与朕的子民共享,告诉李清,不用藏着掖着了,放手去做就好。难不成还真能有什么人把工艺给偷了去?”

    “实不相瞒圣上,光老奴就知道京城之中就有几家打着侯府棉布的主意呢。”

    高力士笑着说道,

    “自从李侯改进棉布工艺之后,这其中的利润很多人都看在眼中,自然有人处心积虑的想分一杯羹。”

    李隆基听高力士这么说,来了兴致,好奇地问道:

    “这倒是奇闻,这商事之中竟然也有这么多勾心斗角?”

    论勾心斗角,自然是朝堂上为最,经商一事相比朝堂上的门道自然是相形见绌,李隆基这位做了几十年皇帝的人对朝堂上百官之间的勾心斗角一清二楚,但是因为从来没有关注过经商之事,倒是对商业上的这些东西知之甚少。

    “侯府的棉布自从投市以来,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现在棉布稀少,利润远超丝绸锦缎,又因为今年冬天比往常要冷,棉布更是供不应求。已经有人开始私下招揽侯府的工匠,想把侯府的棉布工艺偷到手。这利润一大,自然有不少人家开始盯着棉布打主意了。<>”

    高力士边说边小心的观察了一下李隆基,见李隆基神色正常,顿了一下,小声说道,

    “宫中内府也因此侯府的棉布生意有了一笔不小的进项。”

    李清府上棉布的生意有宫中的份子,这个李隆基是知道的,事情由高力士直接经手,但是具体有多少李隆基不知道也不会去管,听高力士话中的意思好像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最近几年宫中花度无数,内府有时捉襟见肘,李隆基想从国库里面开支一些都会有朝臣上书劝奏,弄得李隆基烦不胜烦。不过最近几个月倒是没有听说宫中的开销有不足之处,难道是因为李清棉布生意带来的不成,李隆基暗中想着,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见李隆基有疑问之意,接着说道:

    “棉布之利确实巨大,但囿于原料不足,侯府也仅仅在京城展开来。前不久李侯去了不少京城的王公贵侯之家,游说他们在自家的封地上种植棉花。据李侯推算,如果棉布一项开展向全国,仅宫中的进项就有内府去年全年的半数之多。”

    李隆基听高力士这样讲,点了点头,对此倒是没有多少兴趣,不过听说李清游说公侯之家种植棉花,问道:

    “土地改种棉花,不会造成粮食不足?这可是民生大事。”

    见李隆基如此问,高力士放下心来,拱手说道:

    “回圣上,自圣上登基以来,国泰民安,天下富足,百姓的粮食多的吃不完,老奴听说有些大户家中的粮食都发了霉,最后不得不丢弃掉。百姓饱食安康,如果多了棉衣御寒,自然更好。那些公侯家的土地上种些棉花倒是利民之事。”

    李隆基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不再过问这些事情。这些年李隆基倦于政事,朝堂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丢给了李林甫,像棉布这等小事自然也懒得去管,刚才不过是一事兴起提了几句。

    高力士说完,见李隆基闭了眼睛躺在那里不言,也站立一旁默不作声。过了片刻,李隆基睁开眼睛问高力士道:

    “白天的事情有什么新的进展?”

    “回圣上,今晨御史台主簿罗希奭闯应天书院大门被拦下,李侯盛怒之下把罗希奭吊在了御史台大门前。后来陈相前去书院,不久就出来了,随后又去了李相府上,最新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

    李隆基用手轻轻拍打着盖着的棉被,停了片刻问道:

    “李邕人呢?”

    “自从回到长安之后,进了书院就再也没有出来,也没有见以前的旧友亲朋。”高力士说道。

    罗希奭之事因李邕而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