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1章 于事外观争辩(第1/3页)  回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月的长安城,朝堂之上东宫太子和宰相李林甫之间的争斗风平浪静,三月中那种官场大变动的情形没有再出现,除了长公主义子、开国县侯李清辞去了大理寺少卿之位、李林甫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外,整个朝廷看上去和睦如春。

    在这样的季节中,李清每天带着昆仑施施然进出长安城,专注于书院的建设。

    “小郎君,这些天玄静大师正在曲江池那里讲道,你不过去看看?”

    “诸位宗师在,哪里需要我们。”

    “我听说佛门那里不空大师说法的时候,显出了异象,有百鸟会集、佛光万丈。”

    “是吗?这倒是可以去看看。”李清笑着说道。

    李清和昆仑所说的是最近长安城有关道、佛两门讲经说法的事情。

    相对于朝堂上面的平静如水,长安城中道、佛两门的争端却波涛汹涌。

    四月十五日,天竺僧不空和尚携弟子数十人回到长安,佛门诸派宗师齐聚大兴善寺共商佛门大计,随后传出来的消息是诸位佛门宗师会同门下弟子开始翻译不空带回来的千卷佛经,同时在大慈恩寺举办法会,讲经说法。

    与此同时,在曲江池畔,道门的道场已经开始。李含光并宗圣观、楼观道、天师道、灵宝派等诸位道门宗师在曲江池畔轮番登场,释法讲道,为万千教众解疑答惑。

    一时之间,曲江池这里比三月牡丹花节的时候还要热闹,真是众生云集,信奉道教的教徒天不亮就开始往曲江池赶,只希望届时能够离这些道门宗师近一些,瞻仰仙家真容。

    京兆府不得不派人过来维持治安。

    相对于曲江池这里的场景,大慈恩寺那里就稍微差了一些。

    单论讲经说法之人的地位,双方都是两门宗师级的人物,倒也相差仿佛,然而道门毕竟有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并且道经在长安城中近日流传极广,过来曲江池这里的信徒更多一些,甚至于里面还有不少是书生学子。

    对于长安城的百姓来说,道、佛两门在长安开坛说法,是为一大盛事,两门云集如此多的宗师级的人物实在是极为罕见。

    李隆基特意下旨恩准此事,然而从圣旨上面也看出李隆基开始更加倾向于道门。

    李隆基在召见李含光等道门宗师的时候,说:

    “朕自登大宝,向来以道德清静为教、以无为不言为教。无为则清静,故人自化,无为则不扰,故人自富。好静则得其性,故人自正,无欲则全和,故人自朴。此无事取天下矣。”

    又言:

    “同归清静,共守玄默。”

    其实这几年,李隆基深居后宫,少理朝政未免不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随着年纪越大越加迷恋长生。李隆基在召见道门宗师的时候说的话,其实也是有着上下合道,天下同心,社会昌盛的想法的。

    因此对这次道门的开坛讲道,李隆基另外又下了一道旨意,诏谕天下,尊奉《道德真经》,同时推行道门最新诠释的《道德真经广义注》一书,令士庶家藏一本,劝令习读,使知指要。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旨意即出,长安城勋贵、百官皆去往曲江池听道,长安城中道门风头一时无两,大慈恩寺那里的佛门法事愈发冷落了。

    除了正面的两个战场之外,道门、佛门之间的口水仗还打到了报纸上面。

    最初,无论是《明报》还是《长安时报》都只不过是报道了佛门、道门两教讲经的新闻,并没有刻意挑起两门之间的争辩。

    不过随后《西京评论》上面的一篇《论道佛两教之优劣》的文章在长安城刊出之后,道、佛两门之间的紧张形势变得愈发严峻起来。

    《西京评论》的销量很小,一开始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