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5章 推动历史向前的一步(第1/2页)  回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先拿去试印一下,看成不成。”

    已近旁晚,外面的光亮暗下来,文渊斋后堂灯火摆动,李清将手中最后一块活字放进字盘中。

    贞焕手中拿着几页纸,是下期《长安时报》的手写样稿,他有些激动地看着直起身来的李清,嘴中喃喃没有发出声音。李清拍拍手,指着眼前的字盘说道:

    “活字还是太少了,勉强只能排出这么一版。这个暂时还是用不上,不过可以试着印几份出来,跟雕版的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妥之处,再慢慢改进。”

    贞焕这时候反应过来,摇晃了一下脑袋,迟疑了一下,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

    “小郎君,这就成了?”

    李清看了一眼贞焕,笑着说道:

    “哪有这么容易,现在只是试验一下,问题应该会有很多,暂时还是指望不上这个活字印刷。至于以后能不能用上这种印刷方法,还要看贞掌柜和店中伙计的努力。”

    从最初第一期的《长安时报》开始,李清就想着看能不能把活字印刷给弄出来,作为后世之人,李清自然知道活字印刷不管是效率还是成本都比雕版印刷要有优势的多。

    而这时候雕版印刷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更不要说是活字印刷了。

    《长安时报》的发行受到雕刻时间的限制,几乎半个月才能出一期,这还是在店中伙计没日没夜的忙碌中才完成的。这完全失去了报纸的时效性,以至于《长安时报》刊登的新闻几乎都是半个月以前的消息,而这些消息有的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新闻最重要的就是时效,这样一来人们慢慢对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就失去了兴趣,长此下去,报纸就变成期刊了。

    雕版在刻好以后虽然印刷起来比较方便,但是也有问题,因为损耗的原因,能够印刷出来一万份已经是极限,再接着印下去,刻好的雕版就损坏掉了。这也限制了报纸大量发行。

    最开始李清跟贞焕说起这活字印刷的时候,的确是吓了贞焕一跳。贞焕经营文渊斋,搞雕版印刷,说起来也算是眼光独到、意识超前之人,但是这种活字的印刷在此前是完全没有想到过的,以至于李清说起的时候,贞焕脑子里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于是李清不得不亲自出马。虽然李清也不清楚活字印刷具体该怎么做,但是毕竟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不至于完全抓瞎。

    李清知道活字印刷最初用的活字应该是泥活字,后续还出现了木活字、铜活字等等。但是这里是长安城,哪里去弄合适的泥土去,更何况,泥土的选择、活字的雕刻和烧制都需要不断的试验。而铜活字花费就太大了,这时候的铜可是稀有的资源,所以李清直接选择了木活字。

    文渊斋经营雕版印刷,适合刻字的木材根本不缺,另外有雕刻手艺的伙计,既然能够雕刻整版的字体,单个的活字雕刻起来也不是太难,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雕刻出来的字体大小要一致。

    即便是这样,在木材的选择、活字的雕刻上面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用了近乎一个月的时间才雕刻出两千常用的活字出来。

    待活字雕刻出来以后,李清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效果如何,于是把将要发行的最近一期的报纸手稿拿过来,花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用活字排出版面来。

    贞焕忙放下手中的手稿,从旁边拿过来早就准备好的墨汁,小心的用刷子把墨刷在字盘中的活字上面,招呼旁边的两名伙计把白纸轻轻地覆在上面,用一个软锤轻轻的拍打纸张,待活字上的墨迹完全显现在白纸上以后,贞焕把纸张从字盘上揭下来,吹干上面的墨渍,拿到李清面前:

    “小郎君,请看。”

    李清接过来,刚才的白纸已经变成了一版报纸。

    “拿一份雕版的过来。”

    李清吩咐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