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章 可测的未来(第2/3页)  回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捞些好处倒是也能过得去。但是南霁云性格耿直,为人爽朗,不屑于做那些旁门外道的事情,倒是相对来说日子刚刚过得去。军中的肥差被那些有门路的人挣了去,南霁云看不惯也不屑于同流合污,在升迁的路途上迟迟没有什么进展。

    最近几年,对于这些事情,南霁云愈发的看不惯。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事之道也变得圆滑了些,但总之依旧对这些东西有些排斥,在王家搬来长安以后,索性辞了洛阳的职务搬来了长安。想着在长安混出一个名堂出来。

    然而,盛世京都,日子依然十分艰难,从搬来长安的这些天里,南霁云和花解语也商量了做些什么。但是这十余年,南霁云在军营效力,除了一身武艺,其他的东西倒是一无所长,很多时候倒是碰壁了。

    这时候除了一些出苦力的地方,就是去富贵人家做些护院、幕僚之类的事情,这还不如去当兵,这些天倒是令南、花两人有些为难了。更何况新近花解语又有了孕,日后孩子出生,南昭渐渐长大,家中的日子怕是会越来越难过了。这几天南霁云每日里在长安城中奔波,看是否有合适的事情去做。前日里,南霁云在街上偶遇到以前在洛阳时的金吾卫中的上司,搬来长安一两年了,约了今日聚宴,于是早早的就出了门赴会去了。

    在花解语喃喃的叙述中,李清也知道了花解语和南霁云两人的情况,其实并不算好。对于南霁云来说,离了军营,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一身武艺以及所学的才艺在这个多年不曾动武的年代里变得几乎没有什么用处了。

    其实在李清的心中还是想着南霁云能够入伍的。虽然现在李清又开始不确定南霁云是否就是历史上那位,但是心中依然希望这位文武双全的人能够在以后的战乱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该怎么说呢?总不能说还是去当兵吧,过不了多少年,这大唐就要乱了,到时候你就能大有作为了。若是真这样说估计很多人会把李清作为疯子看待了,如果是在大街上说不定还会受到鸡蛋、菜帮的亲密招呼。也罢,慢慢来,自己总会有办法的,李清心里想着。

    李清和昆仑并没有待多长时间,就起身告辞了。期间并没有见到花解语的儿子南昭,李清问起的时候,花解语说早上跟着南霁云一起出去了,听说阿耶要去赴宴,嚷着要见识见识。

    其实对于花解语这样的话语,李清大约还是能够明白,南家拮据,平日里大约不会吃上太好的东西,这次南霁云把南昭带去,也算是为小孩子改善一下吃食了。李清告辞的时候,除了过来时候提的一些见面礼,并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花解语送到门外,叮嘱路上小心,大约还是把李清当做了十年前跟在自己身旁的小孩子了。

    随后的数日里,李清命昆仑去了趟花解语家里,送了些东西,主要的还是一些布匹之类了,李家本就是做布匹生意的,送过去些倒也不算刻意,花解语收下了,让昆仑带了感激的话回来。昆仑去时也没有见到南霁云,不过见到了他们五岁的儿子南昭,听昆仑说长的虎头虎脑,颇有乃父的风范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清来长安已经一个多月了,期间倒是有很多人过来邀请,大都还是冲着李清的长公主义子的身份,其中也有那日发生冲突的人过来邀请。但李清都拒绝掉了,除了去过长公主府那里两次,其余时间都是在永安坊的家里呆着,偶尔和昆仑出去长安城中逛逛,倒也悠闲的很。

    从刚过年的时候,群臣反对为玉真公主建造道观的上疏不断。随着长公主要求自削公主称号,建造道观的进程停止,群臣的反对才慢慢平息下来。李隆基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之怒,反对的人中有几人被贬去了外地为官。玉真公主也很少在宫中出现了,很多时候都是在辅兴坊的玉真观修行。至于说回王屋山修行的安排也没有了下文,李清也因此闲了下来。

    三月三日上巳节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