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无题(第1/2页)  回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阳宫中,洛水河畔,百米长廊下,高力士正绘声绘色的给在座的李隆基和其他诸位相公说着两天前王屋山上的事情……

    “佛门智藏本来是要跟尹乐道长辩难的,最后没有进行,估计心中是有些遗憾的。司马道长新收的弟子玄清这时候却要与那智藏辩难。”

    高力士说到这里,略微顿了下,其余众人看了看彼此,心中有些惊讶,其中李林甫说道……

    “这孩童上山不过月余,就算司马道长每日亲自教导,又能领悟到多少道家经典,竟然要与智藏辩难。”

    其他人看着高力士,这在旁人看来的确是一个疑问,小小六岁孩童如何能辩的过修行十数年的佛门高僧。

    “但是,那智藏算是输掉了。”

    “啊?哈哈,这如何可能。”

    高力士接着说道……

    “两人一问一答,最后佛门让玄清证明‘道’之痕迹。没想到那玄清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就驳倒了山上的佛门众人。”

    “这倒是稀奇了。不知道那玄清是怎么说的。”

    “我们站在大地之上就是‘道’的作用,物体从上而落就是道迹。”高力士说道。

    “呵呵,人不站在地上还能飞上天去。所有的事物都是要落到地上的,这算什么‘道迹’,真是可笑。”李林甫说道。

    “世间万物皆存有‘道’,万物受‘道’之束缚只能落在大地之上,而不能落在其他地方。”

    “那飘上天空的烟气怎么解释?”

    “这……想来也是受‘道’之束缚的。”高力士说道,其实他也只是描述当时的情形,并没有对道门所谓的“道”有什么真正的了解。如果李清在这里,倒是可以给李隆基和在座的诸位讲讲这是个什么原理。

    “佛门中人就没有反驳?”李林甫问道。

    “这倒没有,只是在场的佛门诸人想了半天,大约无法解释那导致事物落于大地的‘道’究竟是什么,无从反驳。也可能是佛门众人认为玄清所说之事无稽之谈,没有理会。”高力士答道。

    “后来那孩童没有解释他所说的‘道’究竟是何而来。”李隆基问道。

    “奴婢愚钝,没有去问。”高力士忙答道。

    “就算去问,估计他也不会有什么好的解释。只是我们平日里见惯物体下落,从来没有思考过这原因何在。而那孩童小小年纪就开始注意并思考这些问题,确实难得。朕倒是想再见见这孩童了。”李隆基说道,随后问张九龄……

    “张爱卿,那孩童上山之前去过你府上几次,你怎么看?”

    “李清在诗会上一鸣惊人,臣当日确实是很欣赏他的。后来请了去府上做客。几次下来臣感觉那孩童聪慧异常,审时度势,待人接物都沉稳干练,倒像是一个大人了。听说司马道长之所以收他为徒,是因为司马道长认为这孩童是有宿慧的。”张九龄答道。

    “哦,这倒是难得。”李隆基说道,“持盈她就在王屋山上静养,朕已经有短时间没有见到她了。什么时候朕去王屋山上看看,顺便见见这位有宿慧的神童。”

    “圣上千金之躯,如何能轻动圣驾。如果要见玉真公主,自可传旨请玉真公主下山,那孩童也可跟随玉真公主一起过来面见圣上。”张九龄听到李隆基要出宫去王屋山,忙劝阻道。

    “近日炎热,请圣上过了这段时间再做决定。”李林甫说道。

    李隆基笑着说道……

    “哈哈,朕又不是现在就去。再说,张爱卿,之前朕也曾多次微服,何必大惊小怪。朕去王屋山见持盈和那孩童只是顺便,即便去也是去山上参拜天坛,祈祷我大唐万世永昌、子民安居乐业,这又有何不可。”

    大唐权利最高的几位君臣在洛阳上阳宫谈论王屋山的情况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