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克太子(第1/3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瞻基兄弟十人,但是只有五人有后,其余五人不是未婚就死,就是死后无子。

    当初的五兄弟分封南洲,以至于九个兄弟又全都封了过去,现在还空了一个地方。

    空下的地方就是原本封给越王朱瞻墉的西北澳,那里环境恶劣可耕种土地稀少,而原本成为经济发动机的铁矿石,如今还没有被开挖出来。

    这主要原因是如今真正的钢铁货轮还没有造出来,货船的运输量有限,从澳洲拉铁矿石的成本,远远高于内地的成本。

    只有等到真正的十万吨级以上货轮建成,那里的铁矿石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因为那片土地荒寂,在朱瞻墉过世之后,那里就被空了下来。

    当初老四朱瞻垠抽到了墨尔本一带的肥沃地区,可惜的是,他还没有到南洲,就病死了。这里后来就被封给了老七,淮王朱瞻墺。

    朱瞻墺也在正统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嫡长子朱祁铨继位淮王。

    朱祁铨生于正统十二年,在应天府长大,到了二十八年,十六岁的时候,才被朱瞻基送到南洲淮州府就藩。

    也许是被朱瞻基当初管教的太严,也可能是淮州府与应天府的差距太大。到了淮州府之后,他开始变的喜欢奢华起来,除了行事不敢逾规,变成了一个纨绔王爷。

    淮州府也就是后世的墨尔本,那里到处都是河流,肥沃的土地,还有不少小型金矿,当地非常富足。

    但是那里有一个极大的天气灾害,那就是飓风。

    那里的飓风虽然不像风城惠灵顿,芝加哥那么出名,但是大风却更暴虐。

    特别是每年的夏季,十天有八天有风,还经常有飓风。今年那里就遭受了多次暴风袭击,当地种植的秧苗,都被飓风连根拔起。

    更主要是当地入夏以后普降暴雨,到处洪水泛滥,除了牧场收获了不少好处,农田几乎都遭殃了。

    朱祁铨寅吃卯粮,现在账目补不上了,就开始着急起来了。

    朱瞻基没有心思给他擦屁股,即使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亲儿子身上,他都不会照顾,何况是这个侄儿。

    但是该照顾还是要照顾,不能让皇族的形象损害了。

    在这个时代,谈民主是不可取的,没有了阶级的存在,老百姓自己都不依。

    从底层向高层攀登,是每一个老百姓发展内心的渴望和追求,是每一个大臣奋斗的目标,是每一个工匠改进技术的动力。

    你真要来个万民平等,只会让社会大乱。因为人人都平等了,还奋斗个什么劲儿?

    自由和民主,都是西方社会的上层,在占据了食物链道:“父皇,如今家翁病重,能否给英国公发电报,让他们通知申直,让他早点回来?”

    因为成本的缘故,大明如今的电报线路在东部比较密集,但是西南和西北只有寥寥的几条。

    英国公府镇守着后世的印度东部地区,驻地英扬府,也就是后世的孟加拉国吉大港。

    那里虽然不是大明最远的区域,却是大明本土西南最远的地方,有一条电报线路。

    从应天府发电报过去,他们遇到出使的舰队,可以通知黄挺早点回来。

    但是朱瞻基却摇了摇头说道:“东平,你心思单纯,就不要管这些事。在府中伺候好老夫人,照顾好孩子,朕就欣慰了。福国公夫人近来可好?”

    后一句话是面向黄渊的妻子芸娘问的,黄渊身为福国公,超品大员,年龄又比朱瞻基大,他的妻子也当得起一声夫人。

    芸娘向朱瞻基福了一福道:“多谢陛下垂询,老身一切都好,就是潜九这一病,生死未卜,心神不安。”

    “福国公这都是为了大明,四十多年来,他鞠躬尽瘁,朕心里都记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