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57 量化和监控(第1/2页)  超资讯打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是人类理解世间万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如说1米的长度,1小时的时长,又或者每小时的速度,这些都是被量化的结果。

    很难想象没有长度c时间c速度等单位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也许我们的文明都不复存在了也说不定。

    倘若我们没有被量化的单位,那么我们将很难清晰的去理解世间万物。

    一一一一

    萧冉在发现能量源之后就遇到了能量无法被量化的情况,这导致萧冉无法对能量进行统计,无法对能量进行精确的统计,那么就无法在大脑编程这个层面上对能量源进行超能干涉,针对能量源的一些超能自动化行为也就无法实现了。

    为此,萧冉认为能量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众观人类对事物的量化行为,萧冉发现量化所必须的一个条件就是:设定一个初始值,比如定义一米长度就这么长,定义一千克就这么重,定义1小时就这么长等等,有了一个初始值作为参照,那么拿这个初始值去对单位进行比对,就能得到量化的单位了。

    所以萧冉得先给能量设定一个。

    已知超能吸取的能量会返回吸收完毕的时间,能否利用这个特性来量化时间呢?

    比如说把1个小时时间吸取的能量定义为1个标准单位的能量?

    一开始萧冉也是准备这么做的,但是一天之后萧冉就发现这么做行不通,因为是吸能效率是可以成长的。

    一一一超能汲取能量源的两个特点一一一

    a,反馈的吸能完毕时间是按当前的吸能效率来计算的

    b,随着超感空间范围的增加,吸能效率会跟着提高

    因为吸能的过程中吸能效率提高,加快了吸取速度。所以,真实吸能完毕的时间总是比最初反馈的时间短。

    一一一一

    按照吸能完毕的时间作为是行不通的,因为它了。

    定制标准所必须的条件就是的特性,比如说1米就这么长,1千克就这么重,1秒刚好是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周期的xxxx倍的时间长度等等,他们能够成为衡量标准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会改变的特性。

    既然吸能时间因为会有变化不能成为标准,那么能量源这东西有什么是不变的存在吗?

    有!

    萧冉发现被吸取的能量转换成超感空间体积的是不变的,固定的能量能转换成固定体积的超感空间填充物,所以萧冉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反推出能量源所包含的能量总量。

    现在能量量化的原理是有了,这样就能够实现量化了吗?

    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萧冉被两个难题阻挡了一小段时间。

    第一个难题是:萧冉无法更改超能反馈信息的形式,它默认就是按当前的吸能速率反馈吸能完毕的时间,萧冉不知道如何更改这条规则,就无法让超能按萧冉定义的标准来计算能源储值。

    只是有点难而已,并非不能攻克,萧冉的突破办法是利用大脑编程的能力,在获得反馈信息的时候,追加一段计算程序(超感空间具有一定计算能力,比不上电脑,但是演算能力很强,还支持模糊计算),根据超能反馈的信息计算出能量储值。

    公式的推导过程萧冉都已经想好了:

    首先,先获得当前的吸能效率。

    怎么获得?这就得对转换效率进行监控和记录了(第2个难题),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最新的吸能效率。

    然后按当前速率计算出按当前吸能速率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转换出10立方米的超感空间体积(体积也比较好计算,萧冉已经量化了尺寸,随时可以知道超感空间的半径尺寸,有半径便可计算出球体体积);

    最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