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洛水城(第1/4页)  败笔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周国服洛水,前朝庆阳城,东周开国皇帝在此发家,在此立国,洛水百姓在乱世跟随皇帝东征北战死了几乎大半。

    东周皇帝可以忘了谁,也不能忘了那逝去的亡魂,那无坟无冢的累累尸骨。

    洛水不是东周境内最大的城,也不是最好的城,但是洛水繁华,整个东周国内,也许有比洛水更纸醉金迷的地方,但绝不会比洛水人更富有。

    洛水城以南,流过东周境内最大的河泗水,终年哗哗水声不绝于耳,东周西境和北境的冬天是很冷的,也有茫茫大雪。

    但是东周泗水以南,即便是冬天,也只和北境的秋天一样温和,都说秋又萧瑟,可南境的冬天,少了炎炎夏日的狂热,反而更有诗意。

    洛水虽位于泗水北,也与南境差不太多了。有些树和那经不起折腾的花儿不一样,一年四季都不曾落过叶,也许有偶尔的几片泛黄,那也只是被树上的虫子啃咬的。

    东周多少,东周也不少水,东周的天有时白有时蓝,东周的云在东周人看起来,是这片天下面最耀眼的。

    东周虽然多山,可东周除了那望不尽的万妖林和看不透的阾山以外,几乎没有了多少高的山了,也许是天生初生之时偏向了这两个地方。

    洛水北边不远处有座山,这山不如无尽山广,不如阾山广,不如赵国的山俊,可就是这座山加上了这片水,养育了昔日豪迈又善战的洛水人,洛水兵。

    洛水民间传着一个说法,这东周的开国皇帝,白姓人家,当初是这脊山中的一户猎人。

    自古皇帝给予自己的身份,不是天命,就是仙人。这说法很普遍,对于以往的皇帝来说,是大不敬。

    曾经也有官员拿这件事上奏过,最后折子上只写了两个字“不差”从不再无后音,那官员思来想去也想不出皇帝陛下说的是他奏的不差,还是这民间说的不差?

    只是后来他明白了,因为他无论如何始终不能在官位上更进一步,俗话说逆水行舟,既然不进,肯定要退,直到他归乡养老,皇帝命人告诉他一句话,话是这样说:“洛水人,洛水命,怎料做得一夕帝王,非天人,非天命,何苦为难我洛水百姓!”

    有人说东周始皇帝草莽庸俗,可他缔造了一个国家,有人说东周始皇帝无能无志,可他结束了整片中原四分五裂。

    曾经有位大臣临终告诫子孙:“我东周开国皇帝,少时喜爱读书,无奈的是家中书少,只有寥寥数本,即便如此他也要每天翻一遍,后来做了皇帝了,仍然要每天翻上一番书籍读一读,不同的是,现在能读的书多了。陛下的书房我经常要去一去,不大,却每本书陛下都读过。身为皇帝尚且如此,你们这些子孙若是不努力,将来怎敢说是我东周儿郎,怎敢说是我子孙?”

    东周这位开国皇帝的书房并非是御书房,他命人在皇宫内一处偏僻地方搭建了个小屋,简陋。

    他经常说:“我是普通人出身,看着这屋子读书读的心安,每每望见这房子,我就能想到当初住的地方,又想到天下黎民还住的不如这里。还有就是,哪国皇帝都想子子孙孙能守住这国,不过这么多朝代,哪有什么万世的基业,也许有一天我的子孙后代也会和那些人一样,祸害子民。我不想让他们玷污了我的手拿过的书,等我死了以后,这片地方就让人锁住吧!我舍不得让这些书跟我培养埋没在地下,将来有一天,若是有位读书人能拿得起这些书,也不枉我费这些事了。”

    这位老臣不是首辅,不是宰相,但他却是最符合这陛下心思的人,他一生清廉,官位从二品,经常和东周皇帝在书房前席地而坐。

    弥留之际,他仿佛又看到那一身大黄龙袍被风一吹的飘然,又看到那后半生竭尽全力,也没有实现让天下人恢复往日的盛况最后怀着抑郁的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