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饮酒(第1/2页)  江南醉酒塞北笑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死一般的寂静,死亡的气息弥漫在三品轩茶楼。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场搏杀过后,众人竟未及回过神来,那俊朗少年、那书生连同那老者一动不动呆立在那里。剑太快、琴太急。只是瞬间功夫,世上便又多了一具无辜的尸体,原本生龙活虎的鹰钩鼻子不久将成为一具冢中枯骨。

    鹰钩鼻子像一条木板一样躺在地上,他的胸膛也已经不再起伏,血已经流干。茶楼里满是尸血刺鼻的腥味,小二早已不知所踪。曾家三兄弟跪在老二曾俊杰尸体旁边手足无措,方才喝茶时那番豪迈之气荡然无存。显然,他们尚且惊魂未定。只是默默地收拾了老二的尸体一齐抬出门外,不知去向。

    “老先生能与那魔头拆得恁多回合,身手已是了得!无甚大碍吧?”白衣书生的话终于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他清秀的眉宇间透露着关切。

    “不碍事,不碍事,承蒙二位少侠出手相救,老夫才暂且免得一死,谢过了。”老者勉强拱手道谢,眼神中惊惧未去,尽是落寞。

    书生也回揖道:“在下吴弘文,是从苏州到此贩些个黄小米和壶瓶枣的,方才虽是惊险万分,但有幸结识二位也不虚此行。恕在下无理,想请教二位尊姓大名。”

    老者忙抱拳道:“不敢当,老朽姓赵,赵者,乃是赵匡胤之赵,名光远,本是大宋开国太祖之二十六代孙。”吴弘文与那俊朗少年对望了一眼,不易相信却又不便明说。赵光远接着说道:“老朽自祖上迁至太原不知多少年月了,老朽更是在太原一住五十余年,名讳早就无人提起了,怕是不久就要埋骨于此了,二位少侠不必拘礼,叫个赵老汉便了。”

    那俊朗少年初出江湖,见旁人皆报了名讳,也不敢怠慢,也抱拳道:“晚生周瑾瑜,是来太原投奔亲友的,如有不到之处还请二位高士见谅。”

    赵光远此时面容憔悴,直冒虚汗,便不再多言,与二人拱手道别后便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地朝门口走去,只是嘴里兀自念叨着:“老了…老了…。”神形极是落寞。临到出门时又微微侧过身子说道:“老朽家住新南门外十里。”未等他二人答话便已转身走出门去。

    见出了人命,屋内其余人早已不见了踪影。此时只有周瑾瑜和吴弘文还站在当地,不免有些尴尬。吴弘文问道:“兄台来太原投奔何人?”

    “投奔舅父而来。”

    “那可有下落?”

    “尚未寻得,先前母亲说在宣府,我便上宣府去寻,等到了宣府,舅父的朋友又告我在太原,于是我又折回太原来寻,昨日刚到还未打听舅父住在何处。”

    “既使如此,兄台便不妨不急寻他,你我二人有幸在此相识实是缘分,我在苏州时就听说山西汾酒芳香扑鼻,醇厚甘冽,堪称诸酒之雄。当下正直打尖时分,且去喝他几碗如何?”

    周瑾瑜见吴弘文虽是一介书生打扮却难掩一身英豪之气,又见他说得如此恳切便欣然应允。

    此时,雨渐停了。柳巷街上虽是薄雾弥漫,但被雨水冲洗尘埃,尽显繁华,湿润的空气浸人肺腑,使人神清气爽。二人沿着青石板街走出不远边见一座二层小楼在薄雾中颇有意境,黑底撒金的匾额上“老街老巷”格外引人注目,门口深黄的幌子上镶着一个大大的“酒”字,旁边堆着十余个大腹便便的大酒坛子,走在门口已觉酒香四溢,竟咽了咽口水。二人想到了一处,便迈步进去上了二楼,绕过一道翠绿屏风,捡个挨窗子的位置坐下。

    老陈醋泡花生、羊血豆腐、山西过油肉、平遥牛肉、卤肉羊汤很快就摆满了黑漆红木方桌,一坛杏花村汾酒摆在桌边的空凳子上。

    斟满了两大碗酒,一饮而尽。一口平遥牛肉下肚,意犹未尽。

    吴弘文摸了摸嘴把碗搁在桌上:“好酒!”

    周瑾瑜又再添满:“再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