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冲突(第1/2页)  水浒大间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面对几位老兵时,史文恭语气强硬,举止无礼。

    让中年男子很生气,就毫不留情地训斥道:“你,史文恭,你以为学了我三分本事,就敢小觑天下英雄了吗?”

    史文恭在地上跪了片刻,似乎慢慢地恢复了力气,便站起身来,向师父行礼道:“师父,我不敢小觑天下英雄,只是这几位老壮士,我着实看不出有何不凡之处,还请师父解惑。”

    没等中年男子做声,瘸腿老卒似乎不想过多计较,挥了挥手示意道:“嗬嗬,你说的对,我们几个只是剩下几分残力的老卒,确实当不起贵师徒的看重,道歉之事,切勿再提,就此作罢,散去归去吧!”

    “老壮士请勿动怒,这逆徒不知礼节,为人蠢笨顽愚,冲撞了几位的兴致。请允许我再置酒席,以此赔罪。”

    哪知靠瘸腿老卒摆了摆手,身边的独臂大汉上前一步,伸手贴身扶持,让他能够站立起来。

    瘸腿老卒拍了拍身边的伙伴,向中年男子说道:“你也不必如此,刚才我等在此喧哗,亦有失礼之处,扰了各位酒客的清净。”

    然后对着周围的酒客拱手道:“对不住各位了,实在是今日是个重要日子,对我等几个老卒来说,意义非凡,才会失态,做出了失礼之事,惊扰了各位,还请见谅啊!”

    老卒说完,周围的人都拱手还礼,表示不必在意。

    也有人高声喊道:“近日有何特殊意义啊?”

    “嗬嗬,特殊意义,其实,也无特殊之处,只是想起了十八年前,战死在永乐城中的兄弟们罢了。”

    “嘶!”

    “啊,原来是永乐城中剩勇。”

    “哎,那一次真是惨啊。”

    当老卒表明身份时,大厅里人人面色复杂,心生感叹。众人都开始议论永乐城之战,对宋军的惨败感到遗憾。悲愤叹息声,此起彼伏。

    想来十八年前的永乐城之战,已经成为了大宋人心中永远的遗憾。

    宋公明学过了历史,也知道宋夏永乐城之战的经过。

    当他看到几位永乐城老卒残兵时,想到那次战争的惨烈,宋军受到的屠杀,他心情有些复杂。

    民族的大融合,真是一个残酷而又血腥的过程。

    宋公明记忆中,在西北边军里,他也听过军中老卒讲述过此次战役。

    在元丰五年,宋军与西夏军队交战,先是大胜,占领了夏国的大量土地。只要宋军在前进一步,就能对夏国发动灭国之战,大宋的威胁就会减少一个,大宋的疆域就会再次扩大。

    只是宋军即将灭掉夏国时,鄜延军主将徐禧与副将种谔意见不同,产生分歧,结果两人分道扬镳。

    徐禧是一个读书人,不知地利与兵事,也不听部将所言,一意孤行,强行在永乐川建造城池。只是永乐城地形特殊,城中缺少用水,以至于夏军兵围永乐城时,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城中士卒渴死了多半。

    后来,夏军攻破永乐城,宋军将士死亡超过了二十万。这个巨大的损失,让宋朝的军事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再也无力对夏朝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断送大宋最后一次灭西夏的机会。宋与夏之间,开始保持着战略相持阶段。

    这一次的沉重失败,是所有立志于大宋强盛的人,心头的一块伤疤。宋人每发议论,无不扼腕叹息,对战死的将士,表示惋惜,也为灭夏之战功败垂成,表示遗憾。

    在老卒道明身份后,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人就对那场残酷的战争,很有兴趣,想要让几位老卒,讲一讲战争的经过。只是几位老卒,神情哀伤,拒绝了那人的提议,就带着几个同伴,离开了酒楼。

    酒楼里所有的酒客,都看着几位老卒相互搀扶挟持着,慢慢地向外面走去,在雨中蹒跚前行,渐渐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