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胜负手(第1/2页)  斧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洛阳王城是幸运的,千年未燃战火的它这次顺利的挺了过去,南疆未定,北疆在光武皇帝的手里,天下仿佛以黄河为界已经一分为二。

    但启元皇帝有信心战胜光武皇帝,原因无他,南方终究要比北方富有,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国力才是放在第一位的。

    哪怕光武皇帝手里的军队再精锐,只要他耗尽了粮草,也只有输之一字,更何况还有北疆那些草原人,南夷虽强,比起北疆鞑子,却是狼群与羊群的差距,就让草原人去消耗司马延手里的叛军吧!

    更何况,如果这些国家都是佛教的信徒,而自己将佛教立为国教之后,有圣僧在,这些国家被文化侵略,宗教侵略以致化为王土也不是不可能,胡萝卜加大棒的把戏永远不会过时的。

    启元皇帝双眼微眯,一副宏大的蓝图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那里是从极北之地到海滨椰林,从东海碣石到帕米尔高原,如果一切都能实现,大晋的版图将会扩大整整一倍甚至两倍!

    这是一种令启元皇帝战栗的荣耀,如果一切成真,那么自己即便是将国号改为梁,想必也无人敢反对,光复大梁,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启元皇帝喃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似笑非笑,目光炙热,如果一切成真,他将会给大晋的历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伴随着光武皇帝的北上,大晋迎来了诡异的平衡,明眼人都明白大势已定,于是那些站在幕后的大佬们便需要再次站到谈判桌上,道藏再次将圣僧邀请到了北邙,这一次,圣僧依旧是一个人,但所有人都明白,他不是一个人。

    不得不承认,道教有着他本身难以否认的缺点,譬如固步自封,譬如消极避世,譬如淡然自在,譬如不具侵略性。

    不然在两千余年的传播里,道教为何没有能够像佛教一样向着四面八方蔓延?如果此时草原信奉的是道教,那么天下必定是道藏的!

    但是现在,强弱相易,青城山败局已定,北方虽然依旧在光武皇帝手中,但经历陇西与草原的联手进攻之后,北方必将成为将倾之厦。

    仅仅半年,司马延虽然有军队的支持,有道藏帮助收拢人心,但真正开始了战争,对手还是陇西游牧与草原鞑子,惨烈的战况和战损时刻牵动着百姓们的内心。

    他们已经慢慢的发现,没有南朝启元皇帝的帮助,哪怕能胜草原以及陇西,北方的经济也必将就此破产,社会也将倒退不知多少年。

    尽管对于启元皇帝夺取皇位的卑劣手段怨愤未消,但真正出现情况,百姓们发现,自己能希望与祈求的,仍是启元皇帝的帮助。

    但即便是启元皇帝,现在对于北方的形式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事实上他也没有能力去管北方,解决掉青城山一派八万之众才是第一要务。

    青城山一派已经被逼上绝路,八万兵马在被李登科蚕食掉一万余人之后,又有一万余人逃营,青城一派愧疚的很,因为夷州的司马昭旧部五万兵马一个没逃,那被蚕食的一万兵马大都是夷州军,他们为了掩护青城派以及战友的撤退,一万之众愣是拖住了两湖两广六万人马!

    要知道这是阻击战,水路陆路不知有多长的沿线要防备,六万士兵渡江南下,一万兵士的战线被拉长到五百余里,平均每里地只有两个十夫长,然而他们面对的,将是十倍或者数十倍于他们的渡江军队,他们骚扰,狙击,夜袭,以命搏命却没有人后退一步,给了青城山以及夷州军宝贵的三天的撤离时间。

    然而那些拿着最多的饷银,拿着最好的兵器,穿着最好的装备的青城山收罗的宝贝士兵们,却在洞庭湖的晨雾里夺船而逃,裹挟着粮草与财务,消失在茫茫湖面。

    李道一的脸上自然挂不住,他一怒之下下令杀了百余名逃营的士兵,却激化了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