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擂台赛(上)(第1/2页)  斧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启元皇帝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自亲政以来,一直是亲力亲为,虽然与道教垂拱而治的理念有所冲突,但却也因为其优秀的执政能力而令百官无话可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权的影响力似乎在启元皇帝的潜移默化里变得更加强大,变相的,便是道教权益的削弱,这一点,在佛教崛起之后,变得尤为明显。

    终南山因为皇权交替的原因一蹶不振,而现在看来无疑是道教自断臂膀,原先终南北邙拱卫大晋的场景不复存在,而一枝独秀的正一派不得不重新将南派天师教的地位抬起来,造成一副南北两派道教龙虎斗的场景。

    目的无他,不能让皇帝发觉某一方的势力一家独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于是有齐养神带齐大磐上龙虎,先是砸的龙虎山亲传弟子张秉面色无光,后又是几个月的驻足,打着学习的名义,折辱龙虎山的脸面。

    于是世人看轻龙虎,嘲弄无人,龙虎与北邙之间也因此结怨。

    看似很合理的故事桥段,也一度引起世人的讨论,但皇帝这这么好骗的吗?

    无论北邙与龙虎闹得如何沸沸扬扬,启元皇帝始终没有轻心,不遗余力的提拔着佛教在世俗中的地位。

    在政治上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着佛教,于是很多藏在暗处的东西,被人们拿来猜测,却因为始终没有证据而只能被埋没在议论中,没有什么可信度。

    什么赵家与佛教不清不楚,什么司马仁应该姓赵,什么圣僧是司马仁的私生子,种种流言都指向了一条,佛教的背后,有赵家和司马家的影子。

    但终究只是小众的言论,涉及到皇族隐秘,谁也不敢都说什么,指望放到台面上,更是不可能。

    时间很快就要到九月初九了,道教大大小小的名山都派出人来,齐聚北邙,要进行这大晋国祚改元以来第一次为国运祈福。

    北邙山也因此变得热闹非凡,人山人海自不消说,昼夜不分的热闹场面也是好多年没有过了。

    毕竟上次改元祈福,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胡子花白的老人当初也不过正是跟在师长后面不知事的愣头青。

    各路英才齐聚,道教各种有分量的人物都齐聚一堂,如果不趁机切磋一下,太对不起这难得的机会。

    于是从八月底开始,北邙山底便摆了擂台,也算是给慕名而来的道教信众们聊增娱乐。

    既然是切磋,自然便有高下输赢。

    都是道教名山,没人愿意丢这个脸,于是都使出了真功夫。

    九月初一这天擂台赛正式开始,揭幕战是武当对青城,两个很有分量的道教名山。

    双方出场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揭幕战,自然得打的精彩,两个年轻人也不令大家失望,这两位,一个是青城山执法堂执事,另一个是武当派武当七子之一的传人。

    名声和嘘头都是有的,至于实力,没有实力,光靠关系,这两个位置根本坐不稳。

    能代表两派出战,自然有两把刷子。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两个人试探着走了两招,对方的斤两便知道了个七七八八。

    于是知道棋逢对手,都提起了精神来,一番花里胡哨的龙虎斗,博得观众满堂彩,这倒不是他们练得就是这种花架子,只是他们知道这场表演的性质,作为擂台赛的首战,自然得好看,华丽,威风堂堂。

    于是台下一片叫好,而台上却愈发生龙活虎,待两个人默契的玩耍了大概一刻钟的功夫,电光火石之间,青城弟子下了真功夫,直取武当弟子的命门。

    武当弟子眼疾手快,险之又险的躲过,却也失去了后发制人的机会,好不容易摆脱纠缠,又被打出节奏的青城弟子节节限制,最终招架不住,自己跳下了擂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