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91章 码头见闻(第2/3页)  斩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把他骂了一顿。

    听说这赚钱宝第三期都开始卖了,好些人疯了般的投银子进去。周百户如今打通了不知多少路子,这钱哗哗的赚啊。之前想拦路作梗的马总兵都乖乖投钱,还派人把叶赫部交货的五千匹马全送了过来。

    整整五千匹啊,据说都是上好的蒙古马,运到天津去就价值十五万两。而周百户跟叶赫部关系好,只花了五万两就买到手。这还只是第一批,后头还有。你想想看这得多赚钱,多少人眼红啊!

    唉,只可惜赚钱宝那一股就要五百两,否则我们小老百姓都想买。这比我天天赶马车干活可来钱快多了。我们穷人真命苦,有好事都轮不到啊!”

    大明朝没能控制河套地区,也没能控制蒙古。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一直缺马,还是奇缺的那种。为了获得马匹,甚至不得不搞坑害无数百姓的马政。若真能从辽东弄来大量马匹,绝对是个大生意。而这事换别人还做不到,不是谁都能跟叶赫部的和卓格格关系好。

    车夫感叹完,一抖马鞭继续把运来的木料送到码头的工坊。吴宝儿听完马夫说的几个数字后,整个人都木木呆呆。他用上自己十个手指头也没算清周青峰能赚多少,唯一清楚的就是这头羊太肥了!

    “老子在海上坑蒙拐骗,杀人越货,十几年也没存下一千两。这周百户看着年岁不大,他怎么就能赚那么多钱呢?”吴宝儿感慨完,心里想的不是如何投靠,而是怎么从周青峰这头肥羊上弄好处。他是海匪的性子,从来没有‘合则两利’的想法。

    进了码头,吴宝儿知道的更多。

    四处运来的木料是周青峰花钱从抚顺周边买的,抚顺的铁匠和木匠工坊如今在拼命的招人,大量打造斧头和锯子。更多的人则加入周青峰麾下,拿着工具进山伐木。伐下的木头就装上马车,拉车的马正好就是叶赫部送来的。

    如今每天都有一两千根木头被送到码头这来,码头上的木匠用铁钉和树藤将这些松木牢牢捆扎,做成两层的木筏。这些木筏装上一两吨的建材或人手,顺着浑河就走。他们只在沿途设立的休息点停留个两三天就能抵达营口,加入到下游的营地建设中去。

    抚顺乃至沈阳的渔民都已经被招募一空,会撑船操控木筏的人变得奇缺。吴宝儿这批人原本要在禁闭室里待够七天才能出来,现在也只能先放出来做紧急培训了。

    看着浑河岸边热闹的工作场景,吴宝儿等人都跟傻了似的。他们从来没见过如此规模化的劳动场面,几百号人分工合作,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艘木筏下水。等候在一旁准备装船的货物就会被吊装上去,牢牢捆扎。

    就连那从岸上吊货上木筏的滑轮组都引发吴宝儿的惊叹。那木箱是什么标准运输箱,都是城内木匠按周青峰要求打造的,高宽一米,长两米。每个看起来都笨重的很,运起来是方便,搬起来真是要命。可有了那滑轮组,愣是两三个人拽着根麻绳就把箱子拉起来。

    “这运货可真是方便了。”吴宝儿站在看稀奇,竟然都不想走。巨大的笨重木箱只用三个人,一刻钟就能搬上木筏,这效率太快了。整个码头还有专人调度,什么时候进几辆马车,什么时候搬几个木箱,什么人该在什么位置,这些都有指挥。现场人多,却井然有序。

    对这工作效率,吴宝儿真的要服气。他见过登州卫数年一次的大阅,几百号人挤在一起半天队不成队,列不成列。那真是无头苍蝇般的一团糟。跟眼下这默契的工作配合完全不能比。

    “这鬼地方真邪门。”吴宝儿不懂,就把自己看到的所有怪异之处视作‘邪门’。他不禁心中悻悻,觉着在陆地上自己应该真不是周青峰的对手。可他很快又恢复信心,“只要到了大海上,吴爷我还是有千百种手段的。”

    吴宝儿领着手下总算到了码头,二十名被挑选出来的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