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广场学武(第1/2页)  平凡的武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宝剑磨从锋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金庸c古龙和梁羽生三大武侠小说巨匠,通过他们的武侠小说,影响了一代人。八九十年代的青少年们没有不读武侠的,就像现在没有青少年没有不打游戏的,不然你跟别人都没有共同语言。

    钱宇鹏师叔就是七十年代出生,成长在八十年代的人。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对金庸武侠尤其喜欢。据他说,他就是看的第一部金庸武侠是《碧血剑》,当时在小书摊上,胡乱翻看,偶然发现的。一看之下,被其中的剧情深深吸引,以后每天都往小书摊前看书,虽然买不起,但是翻看并不要钱,摊主也乐得有人看书,显得生意红火。当他看到金蛇郎君的神秘,他都想去一探究竟;看到袁承志在情与义之间踌躇,难以抉择,都急的他恨不得撕书,让袁承志赶紧下决定;看到最后袁承志看破恩仇,携美人扬帆海外,尤其心向往之。遂萌生学武的想法。

    当有了这个想法后,这个想法就像在荒地上撒下了树种子一样,一夜之间长成了参天大树。让青少年时期的钱宇鹏迫不及待的想找人拜师学艺,练成绝世武功,挎剑行天下,快意恩仇。

    于是,他每天放学后的事情,就是在县城大街小巷的找武林高手。蓝田县先秦时期是秦国的两大驻军之地,古称“蓝田大营”,自古武风盛行。一个下午,在蓝田县广场上,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个练武的人,只见这个中年人,正在给几个小孩教红拳,一看就是一个教堂子(行话开武馆)的人。

    远远的,只见中年人打了一招却地龙,左手下盖,右手反背掌抽上,同时右腿成大弓步。突然,右手翻腕成勾手,左手仆步穿掌,颌胸贴地顺着大腿根钻起。身体柔软的像面条一样,但是又充满弹性。

    这是十三岁时钱师叔第一次见人练拳,这个场景和由此带来的感受深深的印在了他那还略显稚嫩的脑海里。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是个高手。其实当时他哪里分得清高手还是低手,只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寻找,终于发现了一个,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惊喜罢了,也想当然认为这人是个高手。

    于是,少年钱宇鹏就一直在旁边看中年人教小孩练拳,眼中满是羡慕的神色。中年人也都看在眼里,但是一直没有说话。等中场休息时,中年人过来问道:“娃儿,干啥呢?”钱宇鹏说:“没干啥?”中年人又说:“想练武啊?”钱宇鹏一听被人一语道破心中所想,就点了点头。中年人就说:“想学就说嘛,来跟他们一块练吧。”少年钱宇鹏一听想学武这么简单,当时都有些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击蒙了的感觉。就那么傻乎乎的和其他孩子跟着中年人学了一下午。

    等第二天,他又如期的来到广场,这次不像昨天那么“傻乎乎”了,这次清醒了。清醒后的钱宇鹏拿出十足的劲头,百分的热情练拳。由于之前没有根底,所以从最基本的正踢腿开始,就一个正踢腿他都踢得充满劲头。中年人看得暗暗点头,觉得这个小孩了不得,只要这个劲头坚持下去,终成大器。

    学归学,练归练,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少年钱宇鹏也学了五种直摆性腿法。这天中年人把少年钱宇鹏叫到跟前,说道:“宇鹏啊,你觉得练的咋样啊?”钱宇鹏实诚的说道:“挺好的啊!”中年人又说道:“恩,我发现你很有学功夫的潜质,要好好学好好练。”少年钱宇鹏点头称是。接着,中年人又说道:“你还不知道我叫啥吧?我姓李,叫李明龙,咱县上的一个武师,专门教拳为生的。你要是觉得在这儿练拳可以,就回去跟大人说一声,来把学费交一下。”中年人是教堂子的,试学期间可以不收费,但是不能一直不收费,老师也要吃饭,养家糊口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少年钱宇鹏可不知道,学拳也要收费的。武侠小说里从来没说过,那些大侠们在跟老师学武功的时候要交钱,钱在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