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九章 亚美尼亚,神话与使徒(第2/7页)  旅行体验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顾淼站在首都埃里温街头的瓦尔丹塑像,再看着搜索引擎上的这几个字,脑中莫名的跳出“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唉,人家不想信明教就不要强迫嘛,如果传教的时候,凡入教的就发蜜汁烤鱿鱼、孜然烤肉、五香烤鱼,以及等等,顺便再宣传一下火的神圣,明尊的伟大,也不至于搞成这样。

    另一个亚美尼亚有名的人士就是米高扬了,顾淼认识他是因为朝鲜战争时的“米格走廊”,这人就是米格一溜串型号的直接设计者。

    传说中,米格又傻又笨,特别耐揍,给扫出一排洞,随便糊弄一下,继续上天。

    顾淼从机场出来的时候,专门要求绕了一圈,到《圣经》里记载的诺亚方舟靠岸的地方——亚拉腊山。

    它仍是亚美尼亚国徽正中央的图案,也是亚美尼亚的象征。经常是亚美尼亚人艺术创作的主题,包括绘画、黑曜石的雕刻及双陆棋的棋盘。亚美尼亚人把自己当作洪水氾滥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批人种,视该山为圣山。波斯神话中说它是人类的摇篮。

    尽管此山在亚美尼亚人的心里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地理上却属于土耳其。

    1923年,苏联和土耳其签订“卡尔斯条约”,决定苏土的边界以阿拉斯河为界。距离埃里温不到60公里的亚拉腊山早已在土耳其境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70年代,土耳其和苏联的亚美尼亚外交官在一次国际会晤中相遇。土耳其人提出:你们的国旗别再用亚拉腊山了,它不属于亚美尼亚领土。亚美尼亚的外交官回答说:星星和月亮也不在土耳其境内,请把它们从国旗上拿下来!

    对巴黎和会有深深怨念的顾淼在听过这个故事之后感慨:怼的挺好,可惜本质上还是弱国无外交。

    就是一座山,好看是好看,不过没找到跟诺亚方舟有一丁点关系的可能性。

    1949年,俄国飞行员罗斯科维斯基拍下了第一张诺亚方舟的照片,照片中显示,一个模糊的暗色斑点出现在山顶厚厚的冰层下,因而不少专家怀疑那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

    1955年,有人在那里发现了5000年前的“歌斐木”,也就是传说中方舟的木料。

    1957年,土耳其几名空军飞行员驾驶飞机考察亚拉腊山顶,发现这个物体呈船型。

    后来还进去了一组考察队,也不知道研究出了个啥。

    想想老外在船上随波逐流等救赎的时候,中国人已经一边收拾大自然一边收拾政敌了。

    看看人家大禹,治水之功开创大夏家天下!

    而且没耽误娶妻生子,

    防风氏敢质疑他想把首领的位子传给儿子?还不巧开会迟到,那就杀掉。

    让后世快要上班迟到的陈胜吴广也小心肝一抖。

    同样是大洪水,诺亚放鸽子,大禹统一了一大片国土。

    顾淼一边在内心瞎bb,一边逛到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

    Hayastan亚美尼亚族,曾经建立过亚美尼亚帝国,国境从黑海到里海,非常广阔。

    亚美尼亚的文字笔画非常简单,每个字母都可以一笔写出来,所以全国没有一个文盲,并且留下大量的亚美尼亚图和手稿。

    亚美尼亚被俄罗斯土耳其等帝国包着,所以几次大战经历坎坷,被奥斯曼土耳其进行种族屠杀,后来又被苏联占领,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直到苏联解体才获得独立。

    既没有阿塞拜疆的石油,也没有格鲁吉亚的港口,这个国家活到今天,真是不容易。

    就好像亚拉腊山是亚美尼亚人心中的圣山。但又很遗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