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章 独库公路(第3/4页)  旅行体验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是沾上水,那真的是一掏一把泥。

    墙上这么多深深的爪印,应该是在还没有被保护起来之前,有人在湿润的季节来到这里,发现竟然可以在墙上掏出这么大一个洞,挺好玩,于是就抓个没完。

    带着顾淼他们这一拨的,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妹子,汉语说的不好,带着浓浓的孜然味,因此,她基本就是站在一边,什么也不说,偶尔指一下什么地方有什么,

    更多时候就是“我也不知道”,

    一切要看自己的领悟能力和功课做的怎么样。

    比如,壁画上的僧侣为什么都穿着黑色的袈裟?

    现代常见穿黑衣的只有居士,难道是过去的风俗?

    答案是:早期壁画上的袈裟,都是红色的,用朱砂画上去的,天长日久,朱砂氧化,变成了黑色。

    再比如,为什么有的壁画上的僧侣袈裟部分,都被剥掉了?

    如果是因为某某某宗教清除异类的行为,那应该是斩首,他们的操作手法是不留头,或是全毁,而不是扒人衣服。

    答案是:因为这些被剥部分的衣服,不是画上去的,而是金箔贴的。扒的不是衣服,而是金子。

    至于画法c风格c讲的是什么故事,全部都没有。

    全靠顾淼自己的知识储备,顺便就给同行的几个人做了免费导游。

    “现在能看出鲜艳的只有绿色和蓝色,绿色是青松石或是绿铜矿,蓝色一般用的是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

    阿富汗离这里大概有三四百公里,在它还没有变成帝国坟场的时候,还是会时不时的送点东西到我国来交易的。

    这些画上的人物是早期的犍陀罗风格,不过有大量壁画残余的洞咱们进不去,整个克孜尔有236个洞,只开放了六个,其中还有两个是什么都没有的光秃秃洞。

    如果想认真看壁画,得去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三十年代初的德国人勒柯克跟英国的斯坦因一起弄走了许多精品。”

    进入最后一个洞之前,墙上开始大量出现了到此一游的字迹,年代配着姓名,最早的是1982年来这里的一个名字杨其昌的人,

    这让顾淼想到在伊朗万国门上刻字的人:“刻久了,自己也成古董啦。”

    有一位游客说:“我去过斯里兰卡,那里有一个叫镜墙的地方,其实就是在一道墙上,到处都刻着古人的到此一游,而且还因为历史太久,墙上还有失传的文字,反倒成了专家研究的资料。”

    “汉族自秦始皇之后,就享受不到这种乐趣了,哈哈哈,书同文,到现在都能认出秦朝的字来。”

    大家笑着走进了洞里,这个洞里也是什么都没有,

    只有一些照片,还有一面墙上刻的题记。

    这个刻字的人,正是发现克孜尔千佛洞的人——韩乐然,1946年,他经吐鲁番来到高昌国遗址,然后根据记载,到了克孜尔千佛洞,感叹文物流失之余,也临摹了许多壁画,那些照片,就是他临摹的壁画,可以看出,在1946的时候,壁画颜色还没有风化成现在的样子。

    1947年再次来到这里,但是没多久,就飞机失事去世,在1982年被追认为烈士。

    还没出洞,就又进来了一队人,这一队的领队,是个汉人,比顾淼这一队的妹子,除了开门,什么都不干的要强一点。

    不过,说的也有限。

    “画像上的人是个朝鲜族人,是他发现的千佛洞,啊,他叫什么名字?我不记得了。”

    游客:“那他为什么被追认为烈士呢?”

    “我也不知道。”

    与顾淼同批的游客看着顾淼的目光,充满着庆幸。

    ·

    从克孜尔千佛洞出来,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