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三六章 曹操的自白(第1/2页)  水浒有天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曹操曾经写过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他在里面说:

    我一开始知道自己出身不好,只想当个郡守,后来也只想征西将军,墓碑上就写一个“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就算后来遭遇董卓之难,我也不想多带兵,因为枪打出头年嘛,后来时局变幻,才造就了今天的曹操,不过我现在可以说一句了“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他很直白的就说自己的野心也是一步步大起来的。

    初平三年冬,也就是公元192年,曹操终于时来运转,黄巾军求降,他收编降兵30余万,择精锐编成青州军,就是曹操后来的主力部队。至此,他才算真正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雄伟人生。

    人们谈论曹操,为何世人皆离不开“奸”字?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一个男人现在没有钱,不重要;没有权力,也不重要;没有人脉关系,更不重要。所谓的钱c权力c人脉关系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时移势易。

    只要自己肯努力,总有一天,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的是,你自己是否有一飞冲天之志,是否有一飞冲天之才,又是否能顶住所有的人压力c等到你一飞冲天之时?

    而曹操,则成于斯者毁于斯。一提起曹操,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奸贼”c“奸雄”二词。说他是国贼也好c雄主也罢,总之离不开一个“奸”字。有人盛赞其文治武功,有人大骂其祖宗十八代。

    事实上,天下何人不骂人,天下何人又不被人骂呢?指指点点c骂来骂去,有一个事实终究无法改变:

    曹操的确在乱世之中,建立了一番霸业,被他打败的所谓的正人君子不计其数。

    至于说他的“奸”,那就更没有什么了。你所表现出来的,在敌方阵营里叫做“奸”,在己方阵营里就是“雄才大略c足智多谋”。

    一言以蔽之,是奸猾无比,还是神机妙算,不过是立场问题!

    首先一点,毫无疑问,曹操是一个英雄。什么是英雄呢?按照他自己说的标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c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c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那么他做到了吗?当然做到了。

    曹操一生,讨董卓c迎献帝c亡吕布c灭袁术c败袁绍c征韩马c平北疆,天下豪杰,十灭其八,唯江东孙权与西蜀刘备未曾剿除。

    是时天下大乱,不出百里,各种名目的将军诸侯扑面而来。如果没有曹操,天下不知几人称帝c几人称王?

    其次,曹操是一个不幸中之大幸之人。生于乱世,是为不幸,但他最终能变乱为治,乃不幸中之大幸。变乱为治,实际上有两条路径:安天下和取天下。

    安天下者,不易旗帜;取天下者,改弦易帜。安天下也好,取天下也罢,最终都取决于时势。如果不顾时势,一味要求安天下,那么中国岂不是只有一位开国皇帝个朝代本史书了吗?

    东汉末年,天下土崩瓦解,九州民心思变,各路豪强并起。可是天道人心不会随着你是不是正统王朝而走,而是跟着老百姓的切实需求走。

    讲白了,谁能给老百姓一碗饭吃,谁能让他生活的更好更有尊严,他就跟着谁走。因为这不单单是一碗饭,这碗饭里,还有一份希望,一份憧憬,一份太平。

    曹操也是一个极其善于识别机会c把握机会的人。每个人都知道天下大乱,机会等于摆在了所有人面前。可有人认为它不是机会,是不幸c是无奈c是无助,即便看出是个机会,也都在争官争饷争城池和地盘。

    传国玉玺块石头,况且所有人都争来争去,怎么一个活生生的皇帝,就没人看出他的价值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