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1/4页)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到了突然的危险,也能够从容不迫地化解掉。所以说,能够时刻保持小心谨慎之心的人,通常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地走下去。

    而身处高位却不知急流勇退的人,因为时时被很多人关注,一旦出现一点疏忽,便很容易被人攻击,因此往往是不得善终的。若是懂得进退之道的人,此时便该考虑退一步海阔天空了。

    第十一节 小利与私心

    老祖宗说话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眼里只有小利小益的人,是不能做出大的成绩的;心中存了为己的私心,就无法做好公事。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个提刑官去寺庙拜见禅师,希望能够聆听禅师念诵经文,禅师依言而行。

    一遍经文念完后,却见提刑官仍是眉头紧锁,浑然不觉诵经的结束。禅师遂耐心等待,直到他回神后方才双手合十问道:“施主心中烦恼甚重,可是想通过聆听经文来求得内心的平静?”

    提刑官讶然道:“禅师是如何得知我有心事的?”

    禅师答曰:“相由心生,我观施主眉目紧锁,时有深思的表情,便可知施主有愁事缠身。”

    提刑官遂叹一口气说:“的确如禅师所言,最近我为一桩公案所扰,心中围炉夜话犹豫不定,正不知该如何是好。也罢,禅师并非世俗中人,我便将此事道出,或可得禅师指点一二。”

    禅师点头说:“施主请讲。”

    提刑官开始诉说:“近日我接到一桩案子,乃是有人状告此县的县丞纵奴行凶,致一人死亡一人伤残,请求将其严办。”

    禅师听到此处问道:“此案可是有疑难之处?”

    提刑官回答说:“案情倒是清楚分明,并未见何疑难点。”

    禅师继续道:“既然如此,照常办理即可,又有何好烦恼的呢?”

    提刑官苦笑道:“我所烦恼的地方并非是案情本身,而是案子外的人情。”

    禅师奉上一杯茗茶道:“愿闻详情。”

    提刑官小泯了一口茶,说:“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复杂的关系,不过是因为被状告的县丞曾经于我妻家有恩,这次便找到了我这里,希望能够关照关照。”

    禅师呼一声佛号道:“施主便是不知该秉公办事,还是该徇了私情?”

    提刑官说出心事后,仿佛也变得轻松了一些,答道:“正是如此。”

    禅师拿出木鱼缓慢的敲了起来,说道:“此事你须弄清楚,何者为小利,何者为大功,何者为私情,何者为公事。小利与大功不可并举,私情与公事不可共存,切不可混淆在一起,如此方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提刑官深深思索了一阵后,有些恍然,道:“禅师是告诉我,私情是私情,公案是公案,我若yù报私情,必以私情报之,断不可因私废公。县丞与我妻家的恩情乃是小利,秉公办案乃是大功,切不可以小利而害大功。原来如此,多谢禅师指点!”

    心中做出决定的提刑官回去后,立刻将伤人杀人案按照律法办理,得到了百姓的一致称赞,后来皇帝知道了,立为秉公办事的典型予以嘉奖。

    利有小利大利之分,小利乃是个人的,私人之利;大利乃是众人的,公共之利。人的行为往往依其严重xìng而行,只看得到个人以及私人之利这种小利的,自然看不到大众的公共之利或者是视而不见。这样的话,行事便会处处以小利为主,永远无法立下于公众有利的大功劳。

    而公与私是对立的,若是有私心的人,其办事出发点便也是以私心为主,哪里又谈得上公事呢?只有心中无私的人才能放下私心,一心为公众做事,为公事尽心尽力。

    第十二节 看不破的利,丢不开的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